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高校涨学费不能是本“糊涂账”
新华社记者魏圣曜、高健钧
今秋高校学费上涨方案已在部分省份出台或举行听证会,眼下引发舆论热议。一些高校学费上涨都有自己的理由,摆得出来的这些经费具体用途、生均培养成本等仍然不够清楚明晰。
为期5年的高校学费“限涨令”2013年到期后,近年多地纷纷上调学费标准。此轮上调或准备上调高校学费的省份强调,涨幅考虑了物价指数、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其实,教育收费早有“红线”,涨学费首先不能逾越这个红线。教育部等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关于2015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高校学费标准应严格按照不高于生均培养成本25%核定”。这一意见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一些高校的收费已经逼近这一红线。
涨学费必须建立在对经费的合理使用上,不然难以服众。近年来,一些高校曝出经费浪费乃至贪腐问题;一些高校甚至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一些高校以虚假发票或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违规使用公车或违规宴请;一些高校建设盲目“贪大求洋”。要杜绝这些现象,有关部门就应当有针对性加强审计监督,绝不让不当开支、盲目建设计入学费成本。
涨或不涨,学费都不能是本“糊涂账”。既要收得明明白白,也当用得清清楚楚。如何确定学费在高校办学成本中的合理比例?学费到底都用在哪些地方,能否及时公开详细账目?上涨部分由哪些办学因素带动?上涨前广泛听证、征求意见,支出时挤掉水分、用在刀刃上,支出后列出账目、主动接受监督,如此才能打消家长、学生、相关人士的种种疑虑。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提出上涨学费,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各个高校只有拿出一本经得起社会各界监督检验、令公众信服的收支账本,才能赢得更多人认可。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