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国产片必烂是怎样的文化“傲娇”病

2016年05月10日 14:4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每部新片都像一种诱饵,甩在人海里,立即能勾引出热衷挑刺的影评人和观众,发现个缺点,立马欣喜若狂。

  “五一”期间,我看了场国产电影。包袱抖响时,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感人煽情处,场内一片沉默,间有几声啜泣。有泪点有笑点,在我看来挺不错了。散场后一搜微博,一片骂声的网络跟电影院全然是两个世界——逻辑全无、令人反胃、桥段烂俗、情节混乱……言辞如此激烈,我很替剧组捏了把汗。

  我非常反感那种刁钻的影评,挖空心思列出十几条罪状,好像非得给人家批得体无完肤,才能衬托出自己很懂艺术,很懂创作。这种现象在国产电影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细读这些影评,确实可以窥出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知识格局的变化。人们对视觉语言、影像表达懂得越来越多,对价值追问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前没人懂什么隐喻蒙太奇,没人知道长镜头的魅力,如今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知识的增长助推了某种“傲娇”自负的情绪,经常用“烂片”二字把一部电影拍死。

  电影有问题当然可以批评,但批评不等同于一边倒的讨伐,那种充斥着“世纪烂片”等极端措辞的影评,总是将局部的瑕疵说成一无是处。一篇影评如果既有肯定意见,又指出了问题,往往被视为两边倒的和事佬。每部新片都像一种诱饵,甩到人海里,立即能勾引出热衷挑刺的影评人和观众,发现个缺点,立马欣喜若狂。

  其实,未必人人认为国产片没有佳片,但在网络的暴戾语境中,夸赞的声音不太容易被打捞。有的人本来没想骂,看见大家都骂,为了证明自己的审美没有问题、证明自己合群,也赶紧跟风,好像不凑热闹骂两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电影了。

  有种特别“傲娇”的审美习惯,总希望通过鄙夷一样东西,来标榜自己卓尔不群的品位。比如,从来不看春晚,从来不屑看电视剧。比如,国产电影全是烂片。好像种种大众娱乐,没有一样配得上自己的品位。然而,总以骂声来承载情绪,总以拒绝一切的态度全盘否定,既粗暴又缺乏善意。

  国产电影整体质量堪忧,的确有电影圈无法推卸的责任。比如用力过猛的宣传营销,给观众心里蒙上了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弄虚作假的手段捏造出一个个票房奇迹;比如圈钱心切的团队无心雕琢作品质量,挖空心思寻找可以植入广告的细节。但说实话,一部电影承载不了过高的价值求索,也无法令各个阶层全部满意,心理越“傲娇”,眼光越苛刻,情绪就越容易被煽动。

  中国电影确实有病,但需要吃药的绝不仅仅是圈里人。(王昱)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