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实现教育公平关键不在“学区房”降温

2016年02月24日 14:2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此前“就近入学”的政策,房子与学校的关系是固定的,家长对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有着稳定的预期,因而敢于投资,从而催生了所谓的“天价学区房”,形成“择校热”。而在实行多校划片之后,房子与学校不再是一一对应关系,花再多的钱买房也未必能上心仪的学校,风险系数大大增加,家长自然也不敢贸然投资。

  有媒体称此举是“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很难说究竟是“择校热”推高了“天价学区房”,还是“天价学区房”助长了“择校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不少地方尤其是一线城市,“学区房”的价位即便不能称为“天价”,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其实际价位,其关键就在于“学区房”中所富含的优质教育附加值。有钱人太多,而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这便为“花钱上名校”创造了条件,从而扭曲了教育公平。推行和实施多校划片,就是教育资源的又一次重新分配,理论上可以给“学区房”降温,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人人都有机会上名校。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学区房”降温并不绝对等同于教育公平,多校划片充其量也仅仅是一个权宜之策。一方面,此举知易行难。从具体操作看,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但名校资格如何认定,小区所对应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的比例如何安排,名额如何分配,这些问题无论怎么样经过缜密的设计,由于牵涉到各个利益,本质上是个“零和游戏”,最终都难免会引发争议。另一方面,随机派位方式分配名额,事实上也类似于“教育大锅饭”,有着太多的偶然性,也很难说是一种科学的方案。同一小区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名校,一个上普通学校,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心理落差,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不公。

  问题显然还出在“名校”本身。换言之,只要有“名校”这种事物,只要一个地方存在校际间的明显差异,教育公平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在义务教育阶段,为追求教育公平,大致走过三种路径,最早是择优录取,高分学生上名校,加大了学生负担。后来是就近入学,引发了学区房和择校热。现在是多校划片,随机分配。从分数到房子再到“靠天收”,说白了就是要么拼孩子,要么拼爹,要么拼运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终都是为了“上名校”,在下一步的竞争中领先别人一个身位。

  “名校”的概念只应该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而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中的“名校”事实上也只是分数、升学率乃至教育政绩的代名词,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教学质量和理念,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而,促进教育公平,应着力于破除“名校”思维,改进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更公平合理的分配,通过政策倾斜和引导,尽快填补学校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小学校也主动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淡化“名校”观念,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进行恶性竞争。(此飞)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