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刻上了天的“到此一游”不能再手软

时间:2015-12-03 15:21   来源:京华时报

  无论出于何种心理,说到底都是素质问题——公共意识缺乏、文明素养不足。素质提升需要教育,也需要硬约束。对已经刻上了天的“到此一游”,不能再手软了。

  在旅游景点乱写乱画“到此一游”已经备受指责,现在有人把这样的不文明行为竟然带到了飞机上,在飞机舷窗上刻写“到此一游”。11月30日,上海飞沈阳的一航班上,机组人员就在飞机窗户内侧发现这样的刻字,机组人员呼吁旅客文明乘机。

  “到此一游”绝对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民文化,无论从时间坐标,还是地域视野,都堪称“历史悠久”“喜闻乐见”。从“梁齐齐”“丁锦昊”“路培国”到“吴昊南”,国内刻出国也刻、植物刻文物也刻、地上刻天上也刻……手段不断翻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剁手族”做不到的。这种人就算到了月球上,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找块岩石,刻上“到此一游”。

  在同一种景物面前,一些人专心欣赏它的美,一些人一门心思想怎么才能刻上“×××到此一游”,这就是境界。“逢游必刻”到底出于什么心态?有心理学家认为,“到此一游”和动物用“撒尿”方式宣示地盘实质是一样的;有人认为是自卑者一种意欲通过扩大他人认知寻找自尊的手段;还有人认为,代表了一种呐喊与反抗。“羊群效应”“破窗效应”等等也被搬出来解释这种非规范行为,仁者见仁。

  在我看来,某些游客乱刻“到此一游”以及种种不文明行为,与“到此一游心态”也有关。具体地说就是,这个地方多半也只有“一游”,而不会有“二游”“三游”,由此产生两种心理:一是破坏也就破坏了,反正自己也不会再来了,无所谓;二是就算在景区有什么出格行为,大家都是“伪装者”,谁也不认识谁,没关系。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便将景物当作自己的“一次性消费品”,想咋整就咋整,由着性子来。两年前,一位中国女游客在马尔代夫潜水时,顺手牵羊采珊瑚,还将照片晒出来,明知珊瑚受到马尔代夫保护不能带出境,也要破坏掉,这就是典型的“到此一游心态”。

  无论出于何种心理,说到底都是素质问题——公共意识缺乏、文明素养不足。素质提升需要教育,也需要硬约束,约束要硬到什么程度?不妨看个域外例子:今年3月,有两名美国女游客在罗马竞技场墙上刻字,被导游举报之后,当地警方以“严重破坏具历史或艺术意义的建筑”为由逮捕了她们,让她们在牢里反思反思。假如外部约束硬到这种程度,看谁还敢乱涂乱刻。话题回到在飞机舷窗上刻写“到此一游”,就算没有危害航空安全,也破坏了交通工具,航空公司完全可以依法追究行为人责任,哪怕不负刑事责任,仅经济赔偿也足够刻字者吃不了兜着走。既然刻字者留下大名,只要不是假名,按图索骥一查便知何方神圣。

  对已经刻上了天的“到此一游”,不能再手软了。(连海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