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抚养本身,都是利弊混杂的,甘苦自知,任谁都不例外。权衡好它对自身的利弊,而非出于从众或展示的目的,再做出决定,或许更能契合我们所需。
近日媒体报道,湖南邵阳黄先生15岁的女儿极力反对父母要二胎,声称:如果你们给我生个弟弟,那我就给你们添个外孙。黄先生两口子为此陷入进退失据情境。类似新闻经常有媒体报道。
“全面放开二孩”是个喜大普奔的消息。大家终于有了选择权,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为三口之家再添一丁。但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怕是要纠结一段了,毕竟造个活人可是比买二套住房更复杂的工程。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是否要二胎并非忠于现实,更多时候是一种从众计算。
要二孩首先影响的是家庭成员的福利和情感分配。在子女成年的过程中,他(她)通常不会为家庭增加财富,相关的福利分配会因为人口的增加,而使分摊在个体上的那部分减少。小孩子的简单之处在于,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投入也和物质福利一样,会被新增的二胎摊平、稀释。
情感当然是一种相当具有伸缩弹性的人类产物。父母有可能会同时爱两个孩子,而每个孩子都会享受如同独子般的关怀。但有些时候,它确实又可能会被稀释。即便长子(长女)并未因弟妹的出世而被削减爱的预算,但却可能产生相对的被剥夺感——原本由自己独占的情感福利,现在多了一个分享与竞争的人。
很多为人父母者想要二孩,是出于对独生子女的关爱,希望给他们一个可以终身相依相靠的伙伴,不孤独、能交心、可互助。所以在想要再度怀孕之前,就应给现在的孩子传递正面信息,让他们知晓,即将到来的生命,是爱的使者,而非相反。有的家长并不懂得儿童心理,甚至于将“你不听话,我给你生个弟弟”这样带有威慑的话语抛给孩子。这是不懂教育的父母。
其实,生二孩,考验的不只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更是为人父母者自身。大部分的男女,都是人云亦云地生了头胎,其间其实是较少计算的。生二孩,则更多受身边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同等收入阶层熟人社会的抉择,对他们影响甚大。相对而言,收入压力大的家庭,在是否生二孩问题上,更多考虑物质因素。这当然相当理性。而财务自由的家庭,因能抛开物质的羁绊,而从幸福感的维度来确定是否多生一个,这样的选择更接近本真。
但考察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实际上多有受“少子化”之困者,这和中国现在的境况似乎不大一样。部分原因可能是,此前限制二胎的严厉政策,其实传达了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暗示:二孩是稀缺资源。由此增加了二孩在观念层面虚幻的福利感,“不二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中产”,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催眠。
生育和抚养本身,都是利弊混杂的,甘苦自知,任谁都不例外。权衡好它对自身的利弊,而非出于从众或展示的目的,再做出决定,或许更能契合我们所需。
物质方面的压力是权衡因素,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要考虑。孩子会带来欢乐,也会制造相当多的负担和不便。家庭中老大和老二的矛盾也是永恒的话题。当你要二孩的选择忠于你的内心,才庶几可以确保二孩带来的是幸福收益。所谓的成熟家庭教育,通常会伴随成熟的为人父母者而存在。□韩福东(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