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救市”时代的任务是强化市场观

时间:2015-08-17 13:49   来源:中国网

  上周沪深两市被人民币贬值抢了风头,人民币汇率走向吸引了全世界复杂的目光。被暂时忽略的沪深股市,相较于前一段时间的剧烈波动,两市股指震荡幅度有所缩窄,上证综指周震幅为6%,趋于常态化波动。沪深两市成交量也有所恢复,日成交额重上万亿元区间。

  可以说,两市维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沪指4000左右的区间,可以让市场信心回归,人心趋稳,股市影响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警讯也暂时解除。后市如何,应按照市场的节奏运行,投资者对股市,亦应回归常态逻辑。最重要的就是,莫要有不切实际的救市依赖心理,回复到理性投资的轨道上来,这是中国股市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当然,证监会还有温暖人心和抚慰市场的举措。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首次证实,证金公司昨天起已通过协议将部分股票转让给中央汇金,不过,与此同时,证监会作出承诺,证金公司若干年不会退出A股市场,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证金公司被舆论称为本次“国家队”救市的“带头大哥”,一个月来投入千亿元的真金白银,实施了全方位的扫货。被其惠泽的股票,既有大蓝筹,也有中小盘,市场中形成了证金持股概念。以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梅雁吉祥为例,当证金公司持有0.5%而成为第一大股东时,股价在9个交易日里8个涨停。证金公司的救市导向作用,凸显“国家队”救市发挥的作用,但也昭示市场缺乏信心,将投资愿景押注在国家队上。

  这是不可持续的。国家队救市,不过是特定市场下的特例,股市常态还是市场唱主角。因而,本周两市或进入新常态,沪指4000上下浮动的区间里,都属于正常。机构与个体投资者,最好还是不要有救市“进行时”和“将来时”的幻想。对于证监会表态的证金公司“若干年不会推出A股市场”的说法,不能理解为证金公司一直像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强力救市,而应理解为维稳救济作用。

  证金公司向中央汇金转移部分股票,已经释放出清晰的政策信号:急救市的资本“输血”基本完成,两市进入“后救市”观察阶段;在市场自我调适期之后,就步入市场新常态。笔者以为,投资者可以理解为“国家队”的退市。

  加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15日止跌回升,市场调节下的急跌期似乎也已过去。股市汇市,在一番动荡之后,都将呈现波澜不惊的市场生态。

  这是中国特色的股市汇市特征,有管理的市场机制,在未来这一机制还会延续。但是作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依然面临融入全球的使命。尤其是汇率和股市--前者,人民国际化必须大步朝前,且中国有着迫近的任务,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者,资本市场改革同样在行进中,改革的主要指标依然是市场化,以吸纳更多的全球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更要者,是让海外投资者提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因而,有管理的市场机制,管理是有节制的,不能让外部市场认为中国习惯权力干预市场。

  说白了,无论股市还是汇市,世界是否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点很重要。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要角之一,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但也不能忽视世界的评价。“后救市”时代,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份理解和承认,总比怀疑和戒备要好。

  第三季度的经济情况如何,决定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据IMF报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维持6.8%,维持6.5%到7%的区间属于正常,这应该是持平之论。再看IMF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建议,IMF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应该“静观其变”。 在人民币贬值近5%之后,IMF人民币汇率仍然“不再低估”,且认为中国未来将实现浮动汇率。但是IMF给中国最重要的建议是政府应在市场稳定后较少干预。

  市场化是中国股市汇市改革的主调,也是全球市场对中国的期冀。政策面在有所作为的同时,有所不为更为重要。(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陆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