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为此,他提出必须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习近平同志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强国兴军的科学布局、对民族复兴的深远谋划,赋予军民融合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党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战略全局认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科学把握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社会发展进步看,军民深度融合是国家强盛的规律。自古以来,如何统筹经济与国防的关系,始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建立军队,部落之间的战争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这种寓兵于民、耕战结合的成效决定着部落的盛衰。国家形成后,产生了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一些国家的官兵平时生产劳动、战时集合成军。后来,军队走向专业化、正规化,但军民融合在军工生产等领域深入发展,在巩固国防的同时推动了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未来战争军民界限、前后方区别更加模糊。尤其是信息、网络、太空领域的角逐,需要更多“不穿军装的战士”参加,军民融合的层次将更高、范围将更广、程度将更深。从一定程度上说,军民融合则国家强盛,不融合则延误国家发展、国防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科学统筹安全与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强国兴军的根本大计。
从国家安全形势看,军民深度融合是应对威胁的举措。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御敌。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不断增多,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要求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处理好犁与剑、市场与战场的关系,把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走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现代化国防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
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军民深度融合是推动转型的思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入关键时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军民深度融合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从实践看,无论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还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撑产业,都要求通过军转民、民参军等多种途径,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工业的技术扩散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我们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母体,大力推动各个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