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寻找温情和敬意

时间:2015-07-20 15:59   来源:人民日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在思考后转化为自己的评价体系、考虑问题的视角,方能拓展我们思想的纵深度

  对历史书的最初兴趣,来源于小时候阅读镇上书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画册,里面豪气冲天、肝胆相照的盖世英雄,陪伴我度过了生活平淡的童年。细细品味近20年的阅读体验,大到文明更替、民族兴衰,小到史海钩沉、人物传记,是历史书给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连通大千世界的天窗。我爱那种一打开书便是波澜壮阔、云野苍茫的壮美气象,那种跟着书中的历史人物一起遍尝人生百味,更爱那种跳出小得小失、心怀百姓苍生的天下情怀。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中外历史的深刻理解、融会贯通,能让我们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独立思考问题、思辨地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唐太宗以民为本、广开言路、唯才是任;康熙帝勤理政事,凡遇大事皆反复调查,慎重决策……通过历史书中丰富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形象地感受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进步与落后、开放与闭塞,于前人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

  敬畏之心,是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读历史书,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更不是为了饭局应酬的谈资。敬畏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起与衰败,敬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坚持与放弃,带着温情和敬意,探究更多书籍之外的相关历史,从多个侧面来体察和关照历史事件的重要内涵,才能将读历史的收获真正融入思维和处事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历史书读得越多、理解得越深刻,会越生发自己的敬畏之心。在我看来,真正熟读并理解历史的人,必定虚怀若谷、心怀敬畏,而非夸夸其谈、目空一切。

  多读历史书,于智识是一种提高;学会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人生更是一种升华。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书,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思考后转化为自己的评价体系、考虑问题的视角,方能拓展我们思想的纵深度。因此,在读史书的同时,也有必要读一些学者、名家对历史点评、研究的著作。比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研究历史和地理形势的关系;费舍尔对德国反犹史的追溯……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才能更加全面、理性、客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青年干部,虽然日常工作中接触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依然需要具备这种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追求。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抵御钱权诱惑的浩然正气;才能在现实的得失、短期的利益面前,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心系百姓、为民谋利。公务员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如果意志力不足,便会在顺境中迷失,逆境中消沉。多读历史书,能使我们保持豁达从容的心态,宠辱不惊的淡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一路走来,读历史书大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愿所有的青年干部都能通过历史书,找到适合自己栖居的精神家园。(吴文君 作者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干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