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石

时间:2015-03-06 09: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开启2015年全国“两会”帷幕的热词有不少,新常态就是之一。既然我们皆称当前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这必然和此前的旧常态有所区别。

  作为统领一年来各行业决策的风向标,今年的全国“两会”自然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谨慎乐观”已成为民众对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判断。一带一路、打老虎、依法治国、国企改革、城镇化、养老社保、能源体制等相关改革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重要的议题,在中国经济面临整体结构调整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有调整就会有震荡。

  十余只“老虎”被打可谓是两会开始时为老百姓们送上的一份大礼,这也意味着在进入国家决策、转型关键阶段时,宁可因为官员被调查而出现震荡影响经济,也必须保持干部队伍的廉洁性。随着打老虎工作的深入,一些与经济增长重要的岗位必然会有蛀虫被挖出,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建设的进程。磨刀不误砍柴工,打老虎产生的这种影响不必担心,且可以被看做是我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之一。

  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放缓也是必然。在我国2014年GDP增长7.4%创24年新低,国家领导人主动降低经济增长指标,这也意味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GDP增速创新低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过度刺激的政策,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定向调控,这也意味着看重经济发展的长远而非眼前,更能够避免当年“四万亿”的后遗症。

  “一带一路”正是看重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一带一路”分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要将这“一带一路”完全打通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巨大工程,并非拿“四万亿”任性地去花。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一带一路”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贸易的便利及增值,我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各行各业都会因此受益。

  除了“一带一路”,我国政府在2014年就推出了大量改革举措,例如环境治理、财税体制改革、发展三农、刺激就业创业、养老改革、能源体制改革等,一度让社会各界对我国改革充满预期,如果这些预期不能真正落实就将成为泡沫,影响到我国的经济质量。此外,由于前几年“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压力继续加大,很多资产投向了有问题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对质量忽视形成了改革阻力,也成为全球经济忧虑的问题之一。

  民众也非常看重质量,近日大量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电饭煲的就是因为日本产品的质量要优于中国的产品。尽管有媒体表示这些电饭煲均是“made in China”而狠狠扇了这些游客的耳光,但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没有“design in China”的产品被中国消费者抢购?在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将制造基地转移到越南、印度、缅甸、柬埔寨这些国家时,“made in China”恐怕会越来越少,如果在我国产品质量还不能提高的情况下,也许十年后在国外抢购的产品是“made in Vietnam”我们还能拿什么来引以为豪?因此,要拉动国内消费,也要提高质量。

  要求提高质量,就需要企业自身对质量的把关,而非仅喊几句要改革的口号。企业参与经济改革,需要投入资金来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学历,打造专业化、有能力的企业团队;第二,我国大多数企业应该引入智囊团或是流程优化团队,让生产效率更大化,不良品率趋零化;此外,企业还需要紧贴消费人群,适时推陈出新迎合时代,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在眼前,“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显得格外耀眼。当然,“四个全面”会被如何落实下去更值得我们期待。如果这“四个全面”完全落实到位,我相信各种政策也将顺利适时。

  我此前也提到过,我国股市的走高很多都是炒作政策的预期。而在两会举行当天,A股再度出现了“逢会必跌”的魔咒,银行保险股更是全线下跌,虽然说短线调整非常正常,但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这正是因为预期的政策难以实现,股市见光死在所难免。若政策能够在未来顺利实现,那么现在炒股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从股市放眼到整个国内经济,如果颁布政策不落实,实行的时候地方政府又不作为,理想和显示有太大的差距,就算中国梦再美也只是痴人说梦。(作者: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首位副主席。)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