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今天下午开幕,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也将开幕。今年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始了。
人们习惯于对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赋予意义,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事件的意义看上去是人为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事件又往往以倔强的意志,不断呈现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义。因此,任何一次两会,都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也应当有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上的自觉,是开好两会的一个基本起点。
人们判断一个正在或即将展开的事件的意义,常常以已经发生的背景为坐标。以今年的两会而论,人们很容易想到,它的意义或许与上年部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密切关联。但事实上,全面依法治国,只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部分。如果把今年的两会置于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加以考察和对待,显然就会获得更宏大的历史意义。
相对于其他主体,代表委员应当具有更强的意义自觉,惟其如此,才能有神圣感、使命感与存在感。代表委员“低调”进京、驻地瓶装水收费,此类俭朴会风的形成与坚持固然不是小事,但不足以凸显代表委员的价值。代表委员既为参政议政而来,为共商国是而来,那么就应当有备而来,言必有中,而不是只带着耳朵来,而不是为点卯而来。古人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代表委员肩负人民的重托,那么都应当怀有更强烈的爱国情感,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建言献策,如此方能与“居庙堂之高”相匹配。
确立事件的意义,其实不只有过去的时间轴,也有未来的时间轴。假如把目光投向2020年,人们就不难发现,不但今年的两会,而且直至2020年的两会,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能否把握此种意义,乃是代表委员确立存在价值的关键。从时间上看,2020年已触手可及,然而,在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却绝非唾手可得。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贡献心力,代表委员们将使两会获得崭新意义,也将使自己的“在场”价值获得生动注解。(滕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