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给正在施工的长治“三河一渠”工程造成毁灭性打击。暴雨造成河水泛滥,河道淤堵,刚修建起的河道护坡几处大段坍塌、栏杆断裂、路面塌陷……现场满目疮痍。然而,此时主持河道治理工程的河道管理处处长乔起峰却“玩失踪”——失联了。逃匿期间,这位“河伯”还在指使亲信焚毁会计账簿,订立攻守同盟,转移资金,掩盖罪行,然而这只能更坚定办案人员的决心。最终,乔起峰被办案人员在河南驻马店的亲戚家抓获。
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大权独揽,实行家长式管理;虽有正式员工30余名,但一些重要岗位全部是雇用的临时工,包括办公室主任、会计出纳、工程验收甲方代表等,真可谓是让这位乔“河伯”顺风顺水,为其疯狂的敛财配套齐备“添柴加油”。试问,让乔“河伯”能“蚯蚓变成蟒”、小腐变成巨贪,更能在逃匿期间,还指使亲信焚毁会计账簿,订立攻守同盟,转移资金,掩盖罪行,难道真是贪婪惹的祸?
正如报道所言,身为河道管理处处长,仅是收受贿赂都不足以说明其疯狂、贪婪。更严重的是,他从不按规矩、制度、法律法规、程序办事,权力的滥用、对金钱的摄取手段花样百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疑问的是,十年间,并非弹指一挥间的功夫,我们的监管哪儿去了?难道就没有一点觉察?财经审计是如何涉险过关?等等如是,又是谁助推其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可能说到底还是监管之殇,才让他的“一言堂”决策权、执行权大放异彩。
的确,金钱让乔“河伯”掌控下的权力弯下了腰、低下了头,使其变得疯狂,把工作和事业抛在了脑后,忘记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手中权力成为为自己谋一己之私利的“利器”,才导致刚修建起的河道护坡几处大段坍塌、栏杆断裂、路面塌陷……现场满目疮痍。过中缘由或许与有关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只看中人才,忽略了官德、品格有关,但这不足以掩盖因相关部门疏于监管留下的“后遗症”,他的贪婪只能是前因,“灯下黑”才是最终的“恶果”。
有专家说,再有力的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都无法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乔“河伯”能多次“瞒天过海”,相继于2006年、2008年、2011年,私刻公章、虚增工程、巧立名目,骗取公款,更能将8家中标单位投标保证金150万元,借给家人用于公司升级验资使用。足以证明一点,制度机制同样出现漏洞,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让权力“寻租”的机会出现空隙,归根结底还是监管缺失惹的祸。
按照河道管理处的正式员工们所说“他们一年到头见不到处长几次。”让笔者不由想到耳熟能详的那句话“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如此的尴尬局面可能除了加强修养教育,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更得辅以强有力的监管,方可去除贪腐的侥幸心理,时刻牢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不可否认“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自焚。”乔“河伯”的贪婪成性,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止是贪婪惹的祸,值得各级监管部门以警醒。要遏制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需厘清权限的边界,在放好权的同时更要管住钱,让社会、群众参与监督,把“权、钱”盯牢盯紧,或许能刹住权钱交易、权权腐败等贪腐“钱途”,确保公共资金安全运行,牢牢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和防腐败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