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总书记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2月14日新华网)
“盈儿,你可老了。”“这是我的婆姨(陕北方言,意为妻子)。”“你当年身体特棒,摔跤是村里最好的,不过,你可摔不过我啊。”“你们两口子新婚,我们这些知青还来闹过洞房咧。”……一口浓郁的陕西方言,朴素而风趣的话语,与乡亲们亲切随和的互动,似乎一下子把时间拉回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那难忘的七年岁月。“树高千尺不忘根”,在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第一站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是他不忘本、重感情、心系群众的生动写照。
群众是领导干部的“立根原”。“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当年,习近平以一名北京知青的身份来到梁家河村,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把好手”,从“不了解”到“接地气”再到深深热爱这片魂牵梦绕的地方。习近平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对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后来离开梁家河村时,13名社员把他送到了延川县城。正如他所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可见,根深才能叶茂,求木之长,必固其根。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作为党的干部,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群众是衣食父母。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把群众记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不关心群众,离群众越来越远,后果只能是被群众唾弃。
学习是领导干部的“充电器”。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当年是一位“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他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不会就学,社员们咋做,他也看着咋做,社员们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之后他就干啥活儿又快又好。毛泽东曾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可见,党员干部要融入群众,就要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克服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真心实意当群众的学生,把向群众学习求教当作一项长期的必修课。正如习近平曾在一次自述讲:“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干事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当年,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和插队知青们打坝淤地造就良田,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离开陕北后,他先后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翻建了小学,还把身患重病的农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钱支付全部费用……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习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是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缩影,他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正如他曾把郑板桥《竹石》的名诗改动几个字,表达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由此可见,只要领导干部都能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