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有朋友在微信上晒农村老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视频,唤起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年味。不少人留言慨叹,这种原生态的美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年猪,用现在的行话说就是有机猪。这些年,农村很少有人家养年猪了。主要原因有几方面:第一,不愿意养了。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都希望有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猪圈收拾得再干净,毕竟也是蚊蝇滋生之地。第二,没劳动力养了。猪一顿不吃叫得慌,现在农村能常年伺候的劳动力能有多少?第三,没养头了。这种有机猪,吃得多,长肉慢,如果当成生意做,每斤售价几十块钱才够回本,市场销路能有多大?
现在,绝大多数人吃的猪肉,是工厂化规模化喂养出栏上市的。年猪的味道,渐渐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味道。
物以稀为贵。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有亲戚送来一大块自家养的年猪肉,让我着实稀罕了一阵。同学聚会,聊起这个,有同学慨叹虽然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却频频发生,要是平时都能吃上这令人放心的年猪肉,幸福指数得提高多少!
跟这位同学一样,不少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归罪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归罪于市场经济。笔者也向往常吃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但对这种观点,却持异议。
放在大背景下看,年猪味道渐行渐远,确实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副产品。当越来越多的“养猪人”变成了“吃肉人”,谁来保供应?年猪养殖模式产量低,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面对刚性增加的市场需求,工厂化规模化养殖成了不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吃上猪肉,我们得感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人们吐槽近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以理解,但板子不应打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上。事实上,如果农药、化肥一概不用,很多农产品产量势必会降低,对于我们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就有可能装不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正确使用,既能增加产量,也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伤害,应当说是理性的选择,怕就怕被见利忘义的人滥用。
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自给自足的“年猪时代”了。怎样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等。除了这些,还有一条非常关键,那就是如何让人心回到记忆中的原初,保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的敬畏。从制度层面讲,亟待构建一个对诚信失范的惩戒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加强对法规制度执行的监管等,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让失信者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