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在你电脑右下角闪烁的小企鹅了,它已经成长为一个随便动动,都能让周边行业“胆战心惊”的巨兽。可以笃定的是,企鹅永远要生活在南极,它转身时,脚下的冰不会化。
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曾经说过,“微信带来的数据流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短信的减少。”
那时的微信横空出世,借着腾讯qq的庞大用户基数和对手机号码的关联,两三口就吃掉了运营商短信那块肉。不少评论纷纷担心不已,认为运营商们失去了半壁江山,被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得体无完肤,去日无多虽算不上,但日子肯定不好过。
转眼,2014年的微信已经4.68亿用户,悄悄推出了——其实是升级了qq通讯录——微信电话本,号称“免费通话”。尽管我们都知道“免费通话”是未来世界的必然趋势,但当今天就发生“未来”时,还是会有很多人惊掉下巴。
太多人开始替运营商着急。连语音通话都被腾讯拿去了,为我们提供短信、电话服务的运营商还怎么活?
运营商的日子的确没有以前舒服了,但也不至于像有些文章说的一样“老虎没了牙”。有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还把运营商的认识停留在传统中。其实就跟王建宙说的一样,微信带来的数据增长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短信的利润。而现在微信电话本尽管有可能取代传统电话功能,但依旧对数据管道有着强大的,类似于生命线式的依赖。微信因为庞大的用户产生庞大的数据,庞大的数据又产生了庞大的流量需求,运营商正是靠流量赚钱的。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利益才是最大的目标,既然可以互利,那共生自然是没问题的。
对于运营商来说,以前既要在地下铺管线,又要在地上盖房子。所有工程都自己来干,充其量只有其他两家竞争对手,压力不大。如今地上的房子有别人可以盖的更大、更好、更舒适,看起来是失掉了一部分利益。好在地上的房子对地下的管道需求也更大、更宽、更快速。那么运营商的问题来了,管道的经营,能否覆盖或者超过失去盖房子带来的利润?
有人细心地算了账,发现用微信电话本“免费”通话,产生的流量费用的确低于运营商提供的语音通话服务,不过这已经不是重点了。运营商失去语音通话这块蛋糕,是早晚的事。其实运营商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好,做好“管道工”的角色提供基础服务,让地面上的商业竞争合理发展是一项明智且不得不的转型。
至于腾讯,之所以没有在微信内部内置通话功能,而是“新”推出一款APP,也是因为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想法。
必须承认所有的社交软件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论长短,生命终归有限。近五亿用户的微信APP也许正处于它整个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在这时把用户引流到微信电话本里,大概也表明了腾讯对微信自身生命力的预计。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哦,不是情怀——是社交需求。在微信电话本里,类似信息拦截、号码识别之类的基础功能自不必说,未来当然还要继续加入O2O的各种商业元素。《经济学人》杂志把移动互联网里的OTT有时评价为“增值服务”,而不是人们万分恐慌的“颠覆平台”,不是没有道理。通过通讯录和微信做入口,腾讯把人们粘的更紧了,可微信就算拉京东一起干,依旧没能撼动阿里的江山。让用户从这里开始消费,也许是马化腾最头疼的事儿了。
随着运营商“管道”的扩建,2G早就被人万分嫌弃,3G还没全面铺开,4G已经信号挺好的了。文字时代即将过去,语音和视频移动通讯已经来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推广运营手段会随着载体的变化而进化,这新一波浪潮之下,腾讯的商业帝国野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坐拥微信、qq的腾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在你电脑右下角闪烁的小企鹅了,它已经成长为一个随便动动,都能让周边行业“胆战心惊”的巨兽。未来互联网格局我们很难猜,但可以笃定的是,企鹅永远要生活在南极,它转身时,脚下的冰不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