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甲午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在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寝地——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举行。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历史;很多很多的历史,才能产生一点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多很多的传统才能造就一个国度的特有文明。
毫无疑问,炎帝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始祖,而祭奠始祖是我们炎黄子孙历来的传统,这种传统自然也带着历史文化的基因。然而,揆诸现实,有一个现象恐怕会让我们很多人感到尴尬——炎帝是谁?“三皇五帝”是谁?很多人并不能轻松答出。
前段时间,我们生活的社会出现了一阵国学热。很多孩子被父母送到“国学班”进修,他们穿汉服,识礼仪,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但这只是国学的表,我们显然更希望看到孩子们穿着现代人的衣服,在朝阳的映照下朗诵诗词歌赋,更希望他们能用心去读《史记》,能握好很多大人都已经不会握的毛笔。因为,这些才是国学的实体内核,如果在新生代里我们看不到这些传承元素,我们又何谈对先贤的慎终追远?
现今可能很多孩子知道肯德基,知道麦当劳,却不知道炎帝就是那个“尝百草”的神龙氏,不知道他与我国的农耕文明颇有渊源。窃以为,谈论传统文化,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是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民族失去了文化传统,就如同没有根的浮萍。所以,孩子们出现这种情况无疑值得我们重视。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关于潇湘文化,我们很多人记得那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然而那是存在于历史里的文明记忆,所以,在新的时代我们呵护潇湘文化的坐标,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因为在现今很多地方,传统文化离课堂都渐远,也就遑论走进日常生活了。(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