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5A级景区门票刷新105元均价纪录、民众感叹“玩不起”的时候,少林寺状告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赖账”近5000万元门票分成的官司,也已完成证据交换手续。谁是“老赖”,单等司法认定。
很巧,这场官司新闻,还原在下一个旅游黄金周到来之前、人们面对省下来的区区过桥过路费不知往哪个景区的门票窟窿里填的时候,倒是很生动地向世人解释了为啥景区和寺庙老涨价的原因。
昨天的报道说,成立于1984年的嵩管委,近年来与少林寺矛盾接连不断。2005年,双方就商定了按照票面价100元,少林寺分30元的标准。之后6年里,少林寺一直认为嵩管委未按时、足额分成,并长期拖欠。这场区别于一般经济纠纷的官司,所呈现给世人的这副吃相,令人对官司的双方,难掩嗤之以鼻的鄙夷之心。
一边是一年按亿计的门票收入,一边是太多的景区为涨价寻找“运营成本压力太大”等各种哭穷的理由。而少林寺这场官司,让人们看到了景点暴利的同时,也看到了获得者面对暴利时的真实面孔。
老祖宗给后人留下来的遗产,历经战乱与文革之后,实在算不得太多了。走走市场,未尝不可。但老百姓口袋里稍微有点钱,有点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冲动,各地就圈地收费了。2007年,国家发改委说好了景区门票调整得以3年起步为频次,结果“3年必涨”成为定势。这从中抽去了大头的,无疑是政府。理由是,划了地、投了资、配套了交通与设施。而香火里旺盛的寺庙,更是各地政府眼中的肥肉。某地一座千年寺庙,政府一介入,原先象征性收费的门票,顿时涨到了百元。结果门可罗雀,寺庙与游客,由此双输。寺庙与当地政府,也顿生龃龉。
有无数神奇故事的嵩山,有无数英雄豪杰敬仰的少林,或许因为不愁客的缘故,寺庙与嵩管委,当初倒是走到了一起。但获利之后,双方的四大皆不空了,拟就的合同不作数了,两个竖着闪亮牌坊的机构,至少肯定有一方欲望过头了,当着百姓的面、俗人的面,为从百姓、俗人身上收来的进门费瓜分问题干起来了。一边是百姓“玩不起”叫苦不迭,一边是合伙在游客身上获得暴利后相互“玩不起”。百姓玩不起,归根结底是来自权力介入的分红与欲望。当合理利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某些政府部门的欲望,老祖宗的遗产便会沦为权力坐地叫价的“私产”,成为一些地方所谓发展经济的摇钱树。
少林寺分成官司,看上去是官司双方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关系的破产,其实在百姓眼里,则是权力与景点机构,在游客、在民众面前的两块牌坊的蒙垢。(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