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长沙市部分保障性住房沦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原本每月几十元租金一套的廉租房,被转租至600多元,甚至2000元。另外,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一些公租房、经适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转租现象。
保障性住房被高价转租,这不仅违背了政策善意,造成了不公平现象,其背后还可能暗藏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长沙市出现这样的情况,无外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监管不力。有关部门没有对保障房申请家庭建立有效的动态监督机制。国家住建部曾明确规定,廉租房只能用于申请家庭及其成员自住,不得转租、转借;廉租房家庭再购买其他住房的,应当办理廉租房退出手续;对骗取廉租住房保障、恶意欠租、无正当理由长期空置,违规转租、出借、调换和转让等行为,可以收回住房。有些家庭在申请保障房特别是廉租房的时候,可能确实符合政策条件。但经过一段时间,该家庭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已经不符合廉租房的租住条件。这时候,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查明,并敦促廉租房租住者退还住房,以便腾出房子给真正需要的人。
二,审批流程执行不到位。按照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要申请保障房,申请者必须提供完整的家庭收入证明等个人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初审通过之后,申请者的信息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但相关部门如果未贯彻上级精神,不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就会致使一些未达条件的申请者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得保障房。其中,甚至还可能存在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
保障性住房政策事关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对此,有关部门除了要加强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审批流程,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追责力度,重拳打击违法违纪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于违规转租、出借、调换和转让廉租房者,除了依法收回住房、剥夺其5年内申请廉租房资格外,还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追缴其通过转租获得的不当收益。另外,还应该提升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公开程度,让百姓看到是谁获得了保障房资格,帮助完善政府的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