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首次对外公布了我国国有企业“家底”。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04.1万亿元,对全国13.6亿人而言,人均7.65万元。
若按当年现价比较,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相当于1952年的4327倍,全国人均国有资产额相当于1952年的1826倍;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也相当于1978年的113倍,全国人均国有资产额相当于1978年的80倍。当然,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情况要低于上述数据。
上述数据对中国、对所有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财政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国企共上缴税费3.8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11.05万亿元)的34.4%,占全国财政收入(12.91万亿元)的29.4%;对全国13.6亿人而言,人均财政收入2794元。
这些钱或用于文教卫生等人力资本投资,或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所有中国人都会从中分享,并直接受益,这就是中国15万户国有企业对13.6亿中国人民的最大贡献。通过分析财政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国有企业“看不见的贡献”变成“看得见的贡献”,而且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这些贡献还会越来越大。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设想,不仅有更多的国企上缴税费,而且作为公有制经济,还会上缴更多的国有资本收益,更加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
中国是花了36年时间,通过渐进式的、持久战式的国有企业改革来医治国有企业这条“腿”,使其逐渐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再次复兴,兴而越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国有企业数,从1990年1家到2014年的83家。有此前提,中国才能够用1%的全国实有企业总数,创造了34.4%的全国税收收入、29.4%的全国财政收入,为13.6亿人民所分享。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市场,激活民间活力,迅速成长出“另一条腿”,即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2013年底,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229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万户,总计接近6000万户,大大超过了美国(500万户)和欧盟(2070万户)的中小企业总和,在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了1.44亿人的就业岗位,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就业总人数。
总之,中国经济技术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各种差异大、多元化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路径,逐步形成了各具优势、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形象地讲,中国是东方巨人,是用两条腿走路,总是比一条腿走路要稳得多、快得多、好得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中国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后来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成为了世界企业数、创业者、就业人数成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世界商标注册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这源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