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最低的大学还是好大学么?

时间:2014-05-22 15:46   来源:人民网

  进入五月,就业季、报考季相继进入人们的视线。近日,人民网根据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整理相关数据,编发就业率、出国率、升学率等多个排行榜,供广大考生、毕业生和家长[微博]参考。在这份就业排行榜中,75所部属高校本科就业率排名,中国政法大学垫底(人民网5月21日报道)。

  首先要指出,这个就业排行榜本身存在诸多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应届生就业率这个词,或许已经成为不少高校的梦魇。一到毕业季,不仅应届生忙着实习找工作,连毕业论文都草草了事。而且学校也在为此奔波,联合人才市场召开无数场招聘会,有门路的导师一个劲推荐学生实习就业,应届生初次就业率不仅成为部分家长和学生衡量是否就读某所学校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成为高校之间相互比较的参照标准,不少高校干脆为此放弃部分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转而设立相对市场形势看好的专业,不少教育主管部门也据此作为扶持某座大学与否的基础性内容。

  由此引发的一个疑问是,就业率最低的大学还是好大学么?或者更广义说,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一个学生四年书是否白读了的唯一指标么?诚然,对于大学而言,不应总沉浸在学术庙堂的高大上感觉中,而是要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对接,尤其是在本科生层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届生初次就业率成为压倒一切的指挥棒,就如同分数不能成为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分水岭,遗憾的是,这两项充满错误价值导向的指标,就牢牢盘踞在某些教育管理者的脑海中。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就业率日益成为“边缘化”指标。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学校管理层往往认为,大学的宗旨是提供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们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全面提升自我素质,为企业提供可供雇佣的职员则是低层次目标,因此美国大学往往很少谈及学生就业率,更谈不上以学生就业率高低来论英雄。而对于美国学生来说,由于大学普遍实行弹性的学时制,学生们有的半工半读,有的根据兴趣爱好读了一半又转专业甚至转学,为了自我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工作而读书,让许多美国学生都很从容地在高校待上五六年才毕业。

  就业率排名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我们的学生和高校都太着急了。不少学生把高等教育当成一个镀金的捷径,拿了文凭好就业,学校则越来越像公司,总是在算计着如何将学生向商品一样推销出去,究其原因,或许当初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同时催生了高学费带给学生家长的沉重压力,也让大学精神因此而失血,高校变得越来越浮躁和泡沫化,学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校越来越富丽堂皇,却在就业率、出国率之类的功利化指标中走向迷失。

  就业率最低的大学还是好大学么?中国政法大学的管理者和莘莘学子们,会为此焦虑担忧,也干脆把政法大学改造成一堆时髦专业么?而高等教育政策的主导者,以及各个越来越大的高校,能否直面就业率背后的拷问,那就是何为大学,它究竟要向时代贡献什么样的人才?现行的教育政策,是否能通过深入改革,打破应试与产业化的循环怪圈?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