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断家务事”更需司法智慧

2014年05月08日 14:47: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去年,徐州一名80多岁的金老太太把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们履行赡养义务。经当地法院审理,老人赢了官司却仍旧居无定所,只得栖身垃圾池。今年5月5日下午,郑集法庭副庭长陈魏带着老人的儿子来到垃圾池旁,体验了一把“蜗居”生活。(5月7日《现代快报》)

  从媒体刊发的图片可以看得到,老人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儿子,自家的房子不说是金碧辉煌,至少也是窗明几亮,但是却让养育自己的八旬母亲住进了垃圾池,过着无比凄苦的生活。当万般无奈的母亲把三个子女告上法庭,最终却是判决容易执行难,仍旧无法从垃圾池搬进儿子家居住。

  从法律程序上来说,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就只剩下强制执行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当地法庭虽然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通过强制性手段要求老人的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对其不履行法庭判决的行为进行惩处,但是这样一来,很可能会激化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即便老人勉强搬进子女家里,恐怕也不会受到善待,更别说颐养天年了。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症结所在。

  当问题陷入进退两难的时候,当地的法官却另辟蹊径,并且最终妥善地解决了问题。法官把老人的儿子儿媳等几个子女召集起来,然后把他们带进老人居住的垃圾池,让他们好好体验了一把自己老母亲逼仄的生活环境,凄苦的生存状态。结果,经过这样的一番体验,再加上法官和周围村民的劝说,满脸惭愧,满心愧疚的子女们很快就把老人接回了家里。

  为什么之前法院的判决,法官的说教都无法让老人的子女改正错误,善待老人,而仅仅是体验了一把老人“蜗居”的垃圾池,就换来了子女态度的改变?这就是司法智慧的体现。法律是冰冷的,但是冰冷的法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应该讲人情,有温度,尤其是在涉及这种家长里短,民事纠纷案例的时候,类似这样的“体验式执行”,其效果可能要远远好于强制执行。(苑广阔)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