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地方官员政绩的角度说,显然需要救市,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舆论反对强行出手救市的主要原因
据5月6日《东方早报》、央广等媒体报道,继一些城市出手救楼市之后,这种势头继续在蔓延:安徽省铜陵市日前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契税补贴等方面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另外,浙江宁波也放宽了购房资格——购房者房产审核由户籍所在地和拟购房所在地两地核查变为一地核查。
安徽铜陵出手救市后,有媒体总结:加上此前的广西南宁、天津滨海、杭州萧山、江苏无锡四城区,救市的城市已增至5个。算上宁波,目前至少有六个城市加入救市大军。可以预计,参与救市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而且救市的尺度也会越来越大。之前,某些城市救市只是松绑限购政策,而铜陵救市就打出了组合拳。
此时该不该救市?从尊重民意以及遏制泡沫的角度说,现在不应该去救市,只有房价适当下跌才能挤出泡沫,避免发生更大风险。但从地方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地方官员政绩的角度说,显然需要救市,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舆论反对强行出手救市的主要原因。
现在看来,地方救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管舆论如何质疑与反对,似乎也阻挡不了救市的脚步。在笔者看来,目前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其一,哪些城市可以救市?哪些城市不可以救市?究竟由谁来界定?目前,中国楼市已经分化,全国一刀切式的调控不会再出现,地方政府似乎有了更多调控自主权。
但笔者以为,即使中国楼市走向个性化调控时代,也不等于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权力不受制约,因为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有可能出轨。因此,即使地方政府今天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自主权,但这种权力也应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地方人大等机构的制约。也就是说,需要由有关方面来界定哪些城市不该救市。
其二,地方救市的尺度如何把握?如果尺度过小,显然,救市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地方政府自然不乐意;如果尺度过大,很可能会刺激房价快速反弹,给楼市带来更多泡沫甚至危及经济。另外,如果救市尺度过大,舆论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必然很大,地方政府也会面临舆论压力。
从目前几个城市的救市尺度看,呈现出由小到大的趋势。如果说南宁等地的变相救市还是一种遮遮掩掩的小尺度救市,铜陵全方位、公开化的救市则是大尺度救市。如果对现有城市救市尺度没有任何干预和限制,那么今后再出台的救市政策,尺度只会更大。如何把握救市尺度,需要充分论证。
其三,地方救市方式不该出现奇招怪招。从相关报道看,地方救市的奇招怪招不少。比如,某些地方在救市前先放出消息,然后来观察各方面的反应。如果舆论不质疑、不评论,开发商很认可,则立即推出,反之,则会调整策略以达到最终目的。有的地方还打着“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的旗号来救市。
比较奇葩的是宁波救市方式,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吭声,而是由宁波市房地产业协会负责人召集房企负责人开会,然后口头宣布政策调整,并一再要求不宣传不采访。这种极不透明的救市方式,显然是为了回避舆论,但作为一种公共行为,不应该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希望今后不再出现奇招怪招,救市行为应该正大光明。(张海英)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