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偶像没有空谈者

时间:2014-04-30 09: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数据能够呈现事物的本相。

  165771条稿件,471357次提及。这是自1946年5月15日创刊至2014年4月28日的68年间,“劳动”一词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次。

  平均下来,在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上,每天有约6.7篇稿件19次提到“劳动”。1946年5月15日该报的创刊号,第4版一篇名为《劳动的妇女们》的文章,赫然在目。

  文中写到:在左权县梁峪村,送丈夫、儿子上前线的妇女们用劳动自力更生。有个细节是,“妇女们提着筐子在到处拾粪,其中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看见她们的人,都用着同样尊重的声音鼓励着说:‘加油呵!劳动英雄’!”

  68年后的201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第24版,一篇《“匠”与“技”的光荣》的文章,作者赞美了一个“使一柄扳手左敲敲右弄弄”,就把马桶修好的水管工师傅的技艺。文末写道,“对于‘匠’与‘技’的尊重都不应该被遗忘,这是对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与智慧的尊重。”

  是的,“到处拾粪”的是英雄,修好马桶的受尊重。因为他们是劳动者。

  天然地尊重劳动者,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契合——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这个政党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崇尚劳动,在中国和世界更有远古的精神基因。“耕读传家”曾是匾额上世代流传的家训,“解甲归田”则是武人立功后的归宿。回归山林、泥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代多少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精神追求。

  这种精神,当代人同样不缺。杨善洲所以成为杨善洲,不止因为他为官清廉,更因为他退休后“痴迷”种树,一干就是22年,建成林场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无偿捐给国家。

  流汗是幸福的。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000年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劳动史。劳动是所有人所有国家获得尊严的根本手段,也是理想成为现实的唯一路径。不劳而获,从来不会,永远不会被推崇为真正的偶像标准。当岁月洗尽铅华,回头再看,我们的偶像没有空谈者。

  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鼓着一股子劲儿,正在实干。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整个国家重任在肩,长路在望。攻坚克难,唯靠实干。在整个国家圆梦的路上,将会产生更多的偶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劳动者。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