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被打事件缘何走向“多输”

时间:2014-04-28 13:19   来源:新京报

  越是敏感有争议的群体事件,权威部门的消息越是要及时、客观,不可“输”掉公信。

  26日晚,南京市官方微博就护士被打事件通报:被打伤的小护士陈某的伤情司法鉴定为“轻微伤”;打人者袁亚平已于3月12日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将依法对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给予处罚,被打者陈某可起诉要求赔偿等。

  看起来,这是一个“多输”的结局。事发之初,很多医疗界人士几乎“同仇敌忾”要求严惩打人者,最终却仅为“轻微伤”,够不上刑事处罚的程度,医疗界人士恐怕难免有些唏嘘;事件主角袁亚平夫妇,被单位(暂时)停职,被刑拘,甚至于差点面临牢狱之灾;而当事的护士,面对可能“瘫痪”的惊恐,各方关注的强大压力,滋味大概也不好受。

  一个不算严重的冲突,且事发现场有目击者、有监控视频,何以会演变成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甚至“炒”到两会上?梳理本次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几个节点不容忽视。

  首先,是袁亚平夫妇的公职人员身份被暴露出来之后,刺激了舆论。医患关系原本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痛点,但当医患关系遭遇官民矛盾,多个群体就被牵扯其中,在纷争中走向站队、对骂。

  其次,是极其扎人眼球的“瘫痪”二字。一个楚楚可怜的小护士被打至“瘫痪”,恶劣至此怎不让人愤怒?但继之而起的“诈瘫”与否的争论,扑朔迷离。

  可以说,这是一个被舆论裹挟演进的特殊事件。事件本身有限而不复杂的真相,和舆论场上成几何倍数的猜疑、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所有参与围观论争的人来说,固有教训该汲取:不以身份标签来评判事实,不以简单思维来看待科学现象。

  但最大的教训也许还在于,越是敏感有争议的群体事件,权威部门的消息越是要及时、客观,舆论长时间的混战,与当地消息发布不及时、不清晰,甚至存细节矛盾,有很大关系。一旦身负核查真相的部门也“输”掉公信,陷入说什么人们都不信的窘境,真相就会在舆论场“缺席”,事件演变为不同立场者之间的情绪之争,就不足为怪了。(刘子溪 法律工作者)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