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称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订,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对此,人社部官员表示,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还在讨论中,并没有定论,所谓“公务员养老金将按工龄补齐保险”也只是其中一个意见和观点。甚至有专家就此透露,养老金改革“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方案”。(3月30日《新快报》)
据实而论,根据公务员工龄进行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金,似乎是养老金并轨最合理的路径。但具体选择依然存疑,补齐公务员的养老保险金,钱由谁出?如果全是财政补贴,那么相当于公共财政提前支付了公务员的“退休金”,显然会引发更大争议。而随着人社部官员的否定,具体的争议已经失去价值,养老金并轨恐又将进入破冰前的“蛰伏期”。
近年来,公务员养老改革的消息不断以“升级版”的面孔见诸报端,“部委高层”、“知情人士”不时出来发表“剧透”消息。由此,引发了一轮又一轮讨论。而官方回应除了拨乱辟谣之外,“正在讨论”、“适时出台”成了主打信息。反反复复地隔空对话,既表现出了舆论对推进改革的迫切期待,也表明“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这样的改革确有难度。
总体来讲,关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改革,讨论得太多、实质进展太少。个中缘由不言自明,一方面因为牵涉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改革的实质推动者恰恰是改革的利益“受损者”。但是,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总不能试点、论证了几年之后,现在又回到“没有解决方案”的原点上来——一定程度上,这恰恰是舆论隐隐的焦虑。
揆诸现实,很多改革本身不会一蹴而就。就养老金并轨问题来讲,与其在总体方案制定和论证阶段长期打转转,不如先制定出台新录用公务员的社会养老金方案。一者,从新录用公务员群体切入改革阻力较小,“新人新办法”是若干改革积累的经验,既然“老人老办法”总是没有定论,就先行“新人新办法”;二者,为在职公务员养老改革定调,并且形成倒逼之势;三者,能留出较充分的利益博弈和财政准备时间。
我国每年新录用公务员超过10万人,譬如2009年全国录用公务员达到12万多人,到2012年增长到18.8万人。一边是改革的第二只靴子总不能落地,一边是改革的难度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加大。如果具体实施果真“还需要几年时间”,期间退休的公务员已经开始领取退休金,新录用的几十万公务员又将为改革带来新负担,改革成本明显增加。
2014年被公众寄予了“深化改革元年”的厚望。公车改革有待全面起步,但有的地方部门预算还安排了新车购置费;养老金并轨改革只闻楼梯声响,新录用公务员又源源不断进入旧体制,这些无疑都是在增加改革的成本和难度。“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对某些啃硬骨头的改革,与其在芜杂舆情中总是论证不决,不如先“干一寸”,统一叫停新录用公务员的体制内养老福利,等待改革大幕拉开。(燕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