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回潮”更须防止

时间:2014-02-17 14:29   来源:解放日报

  “防止纠治问题反弹回潮”,是习近平同志近日的“振聋发聩”之言。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转折关头,“防止反弹回潮”不但指明了这一活动深入的方向,更挑明了反对“四风”的重要规律。

  “反弹回潮”,其实是不少人的担心。“八项规定”铁律既出,反对“四风”急风骤雨,党风政风为之一清。然而人们也普遍担心,“风头”过去,会不会故态复萌?“抓一抓紧一紧,一放松就反弹”,会不会重演?这种担心,不是一种杞忧。作风问题,过去不是没有抓过,结果如何呢?往往“一记重拳”过后,便有“报复性反弹”,变本加厉,变得更为肆无忌惮;往往“一阵风”过去,便有“流行性回潮”,依然故我,而且更为汹涌澎湃。所以人们有担心,不是没有来由没有道理的,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

  “防止反弹回潮”,更有其规律性。“四风”成因复杂、由来久远,其背后既有封建文化的历史沉淀,又有体制机制的弊端依托,既有官场流行的明规则潜规则,又有官员个人的价值素质。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绝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不要以为“一举”就可以“定局”。你看,就是在“风头”之上,不是还有浪费行为穿上“马甲”,奢靡场所潜伏地下,胡吃海喝转战暗处,甚至不正之风已在“试探回流”了么?不等“风头”过去,他们就要“反弹”了,可见多么“顽强地要表现自己”,连暂伏一时,都忍耐不住啊!你再听,反对“四风”仅仅一年,不是就有人惊呼“官不聊生”,危言“队伍要稳不住了”,甚至大叫“内需”要拉不动啦、“经济”要滑坡啦等等?什么“网开一面”呀,“调整力度”呀,“适时收手”呀,已经在我们耳边响起。可见“反弹回潮”,有着它所谓的规律性,绝不是危言耸听。

  反对“四风”,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同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此战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重拳决不能减力,更不能轻言收兵。而从“防止反弹回潮”计,更重要的是靠制度。我们过去也不是没有制度,问题在于,一是制度不够“紧”,制定制度时,或“留有余地”,或“大而化之”,或只讲“原则上”、“基本上”,或“弹性十足”,所以出现“牛栏关猫”的现象,不足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制度不够“铁”,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往往“放一马”,所谓“人性化”,纪律不能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制度成了吓不死人的“纸老虎”。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某些领导干部、“一把手”身上,既有“好人主义”盛行,“一团和气”为上,谁也不担当,谁也不唱红脸,结果拿制度当“人情”,甚至博取“开明绅士”的“美誉”和“官声”的问题,当然也有带头搞特权、搞“例外”,率先破坏制度的,结果形成“破窗效应”,大家不把制度当回事的风气。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着眼于制度,才是真正的“久久为功”,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反弹回潮”。

  我们讲的制度建设,不只是讲制度的修复和整合,更是讲制度要创新——制度建设的实质是改革,只有坚持改革的思维,才能使制度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才能对“四风”釜底抽薪,才能使任何一种“反弹回潮”失去依托和基础。这一年反对“四风”之所以卓有成效,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改革为背景,与改革同步并行。比如对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没有行政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实质,那么“衙门作风”也好,“公章游戏”也罢,尤其是“权力寻租”的腐败,就仍有土壤,仍有基础,其“反弹回潮”就很难防止。很明显,制度建设的本质,是“将权力关进笼子”,头痛医头不行,单兵突进不行,仅仅治表更不行,还是要厉行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铲除“四风”的成因,尤其是瓦解它“生生不息”的土壤,这才是真正的“制度建设”。

  “防止反弹回潮”,还有一条,就是监督不能弱化,不能放松。这一年的反对“四风”,固然有“自律性收敛”因素,但主要是靠内外监督,其中最主要、最出新的是社会的民主监督。“四风”最怕什么?无非是怕曝光,公众的全民监督、群众的实名举报、网络迅速广泛的传播、媒体的如实报道,形成了空前的高压,使得“四风”心惊肉跳、无处遁身,日子很不好过,所以“顶不住”了,不能“顶风而上”啦。从总体上说,这种“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监督,作为我们找到的“一条新路”,同我们党主动“清理门户”是上下契合、方向一致的,也是我们整治“四风”,并且防止它“反弹回潮”的正能量。因此,在反对“四风”一年后,民主的监督仍然不能停歇、不能麻木、不能倦怠。只有上下一心、内外联手,才能真正防止“反弹回潮”,风清气正才能持久下去!(凌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