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京传出公务员蓄势涨薪之时,南方的深圳立刻遥相呼应。近日,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深圳代表团的讨论中,多位代表呼吁给公务员加薪。“这几年企业员工收入增长非常大,企业里工程师一级别的五六十万很正常。”一位代表说,自己的职位到企业工作将是现在的四到五倍。(1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
广东人大代表吐槽公务员待遇低,将有关公务员涨薪的话题推向新一轮高峰。自今年1月以来,有关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的讨论已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但纵览这些讨论,全社会对此缺少应有共识。一面是公务员群体抱怨禁令“一刀切”,影响了福利,降低了待遇;另一面是意见精英们指责要求涨薪者是卖弄矫情,不如辞职走人。
其实,关于怎样的工资水准才对得起公务员,是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话题。治腐怎样才能管长远,治贪又如何搞好预防?部门腐败、集体腐败种种乱象,又如何规范?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公务员薪酬制度设计的讨论。毕竟,对多数公务员而言,“加官晋爵”过于遥远,饭碗里的工资才是实在货。以此而论,所谓公务员要求涨薪呼声,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宏观制度设计上,也的确应该把公务员的工作价值与薪资上涨空间统筹起来,建立一个好的评估机制,让基层公务员“有奔头”。
但具体到此次广东人大代表要求涨公务员工资,有一个事实必须厘清。新闻中,这几位代表要求涨薪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现有公务员待遇与企业白领的水准相去甚远。不过,这些代表,犯了概念错位的逻辑硬伤。公务员所从事的工作,是政府职能的载体。其所起的作用,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在市场经济中,优秀的企业人才,当然待遇颇厚,但与之而来的市场风险也相应伴随。一个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才有可能不会因公司资金运转不灵而遭遇裁员。而公务员群体中,除了那些明显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多数普通公务员并不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因而,当广东代表们为公务员“请命”高呼涨薪时,不妨也花点时间和精力,关注下白领们面临的市场压力与淘汰风险。不仅仅在涨薪时才向对方学习,却忽略了白领高待遇背后的市场清退机制。
虽然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较高,一些出身普通的公务员确实忙忙碌碌,工作压力不输一些白领。但舆论对公务员的印象,多停留在“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是因为,从公务员的整体情况而论,人浮于事的现象已成为一定程度的公共认知。比如一些地区的职能部门,真正忙碌的员工要么是临时工,要么是其他单位借调而来。这就导致民众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任何关于公务员涨薪的声音。而要想平稳地闯过这道民意关口,首先在制度设计上,就应堵死偷懒耍滑的公务员出路,给肯干、苦干、能干的公务员以希望,真正做到老实人不吃亏。其次在队伍建设上,建立不合格公务员清退机制,让敷衍了事的“逍遥派”难以“逍遥”起来。而当此之时,再来讨论怎样的工资水准才对得起公务员,或许才不至于陷入彼此割裂的阵营对立之中,赢得社会共识。(杨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