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60条”一项一项开始落实的一年,是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启开大幕之后真正开始上演“威武雄壮的活剧”的一年——在这样的历史性一年,改革是牵引一切的主线,改革是我们最重要的路线图和最紧迫的时间表
2014年已经来到了我们中间。对于这新的一年,人们寄托着希望,更充满着期盼。对于这新的一年,我们可以以各种概念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依我所见,不如说它是 “改革之年”来得更为准确——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 《决定》“60条”一项一项开始落实的一年,是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启开大幕之后真正开始上演 “威武雄壮的活剧”的一年——在这样的历史性一年,改革是牵引一切的主线,改革是我们最重要的路线图和最紧迫的时间表。在这样的历史性一年,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和改革的自觉。
改革的精神,就是仍然要有“那么一股劲”,而这股“劲”的内涵和实质,也在与时俱进。这股“劲”,既是小平同志嘱咐的“大胆闯、大胆试”,更是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涉险滩、啃硬骨头”。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但要打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我们的深化改革,必然会引起利益格局乃至权力结构的深刻调整,会触动某些利益群体的 “奶酪”,面对这个 “很大的挑战”,面对这个“险滩”,我们必须有不畏艰险、义无反顾的改革精神,敢于碰硬、勇于“断腕”,尤其是把某些局部的“稳”和全面的“进”这个关系想清楚、弄明白,决不能在利益固化的深墙厚壁面前“足将行而趔趄”。这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所引起的利益调整,还必然会涉及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组织者自身的利益乃至权力的深刻变动,会涉及我们的“一亩三分地”甚至更深层利益,我们更要有“自己拿起手术刀”的改革精神,主动承受 “割腕之痛”,决不能拨“小算盘”、存“小九九”,甚至从改革的促进派转变为改革的阻力。这更是一种改革精神,一种“改革就是自我革命”的精神,我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地呼唤这种改革精神。
深化改革,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思维,就是不以孤立的角度而以联系的方式来看问题,就是不从表面的现象而从本质的根源上观察事物,就是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矛盾。十八大一年多来,我们党在转变作风、反对腐败方面出台的一些举措有力地振奋了人心。回想当初,人们也有疑虑,反对“四风”,过去也有过,多次震荡反复,“一阵风”后又强力反弹,这次会不会故态重演?“打老虎”,过去也不是没有,但是“杀一”往往并未能“儆百”,这次会不会依然如故?一年多来,人们的疑虑逐渐打消,信心也正在重塑。
这里重要的两条“改革思维”,一是依靠民主的力量,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窑洞对”里说清楚的那样,为了避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年多来的反“四风”和“打老虎”,社会的监督、群众的举报、舆论的曝光、互联网的传播,我们党自己“清理门户”与向体制内外“开门整风”形成紧密互动,使铺张奢靡者“日子很不好过”,也令不少贪腐之吏“战战兢兢”,正在形成民主监督的新局面。二是依靠制度的力量。这一轮反“四风”和反腐败,不是孤军奋战,也不是单兵突进,是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密切配合,更是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为直接背景。例如,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权力改革,就会有效地铲除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温床,更会有力瓦解某些权力寻租的土壤,这就有助于从根本上、制度上解决“四风”和腐败的老问题。总之,依靠改革才能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诸多难题,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改革思维。
对于我们来说,改革的自觉性比什么都重要。改革要有自觉,与改革是由“问题倒逼”是统一的,一点也不矛盾。正确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说的改革自觉,不是一种先知先觉,更不是任何一种先验论。改革的自觉,恰恰是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深刻认知,是对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不深化改革就不能突破与转型升级的深切体会,是对社会内部矛盾运动走向的深刻把握。正是面对“问题”,我们才需要“自觉”;正是因为“倒逼”,我们才如此迫切需要改革。当然也有一些同志,不是看不到“问题”,恰恰相反,越是“看清楚”,越觉得“问题”成堆,不敢去碰,越是“想明白”,越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其实,改革是有机遇的,越是矛盾突出的时候,越是到了“动手术”的时机,如果拖延耽误,只能积重难返,形成更为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改革也是有规律的,越是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就越是被动,最后陷入“四面楚歌”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说,改革要有自觉,要走出认识误区,放下思想包袱;要主动出击、先行一步;要“我要改”,而不是“要我改”,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改革的排头兵。总之,只有以高度的自觉性,才能在新一年改革中踏准时代节拍、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