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记得住乡愁”让无数人唏嘘感慨,更引发热忱的社会期待。多一些对传统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政绩冲动;多保留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儿时记忆,少制造一些面目全非的“人造村镇”……越来越强烈的公众呼声,正在转化为对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作的具体期盼。
“游子在外打拼,却发现每一个人的家乡都已沦陷”,略带辛酸的调侃,事实成为无数国人的一段集体记忆。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政绩,贪大求快,动辄使用简单化的做法,忽而打造“新型村镇”,忽而树立“新农村样板”,随意大拆大建、大砍大伐、大挖大填。于是,那些承载着人们记忆和成长烙印的古树、池塘、老井、屋墙甚至山川、河流等,在挖掘机的“突突”轰鸣声中,瞬间化为乌有。不少乡村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丧失了灵魂和底蕴,割裂了历史文脉。
政绩冲动下盲目的大拆大建,不光是村庄被毁,印记不再,更会导致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断裂,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引起诸多极端事件,加剧了干群对立,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乡愁,是对一段曾经生活和风貌的记忆,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淡雅的。它也许就是门前的小桥流水,是屋后炊烟袅袅掩映下的星空,是见证历史沧桑变迁、赓续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要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体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注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更要防止官员的政绩冲动,杜绝随心所欲的长官意志,纠正以GDP为中心的畸形政绩观。不是着眼于面貌的日新月异,更要关心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保留和营造出让百姓舒适的文化精神和情感世界。
有乡愁的村庄才能锁得住记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有生命。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要的是,各地的干部能够正视以往的问题,真正落实中央的精神,尊重自然规律和传统文化,在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过程中,让老百姓 “诗意的栖居”。(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