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利器必须时时保持“杀伤力”、威慑力,不因战果丰硕而须臾“刀枪入库”。达摩克利斯之剑之所以令人心存畏惧,正在于它高悬头顶、随时可能坠下。
反腐利剑寒光闪闪,贪墨老虎落马纷纷。12月以来,又有多名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至此,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级干部已接近20人。
当前,腐败问题已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顽固阻力,已成公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痼疾,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这种认识和决心之下,反腐成果令人称快。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对这么多社会精英的腐败变质深感震惊和惋惜,并由此反思——制度反腐说了这么多年,党员教育活动一直在抓,为何腐败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老虎苍蝇依然前“腐”后继?病根何在、良药何在?
这其实不是一个新命题。腐败现象,自古有之,各国有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很简单,只要还存在公权力的“代理制”,就难免存在贪腐分子小圈子的“内部人控制”或“代理人腐败”现象。而从最近的反腐战果来看,对这一难题,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年初明确宣示,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一新颖提法引人关注,也成为随即开展的“打老虎、拍苍蝇”系列战役的发令枪,体现了我们党在反腐问题上立足当前、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抓住了目前的主要矛盾。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理解中央的意图,“当前以治标为主”,绝不是说可以放松“治本”;相反,中央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反腐的制度建设,在“治标”的同时勇于探索“治本”之策,最终目标还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打造制度化防腐反腐的“升级版”。
在打造制度化反腐的“升级版”的漫长征途中,其一,打老虎和拍苍蝇应保持“两手硬”,不因“重量级不同”而有所偏废。近年来,诸如县教育局长“嫖宿”女生、区国土局长敛财一类案件,涉案者在全国层面论级别只能算“苍蝇”,但涉案金额却惊人、在当地长期横行嚣张,在基层百姓看来可能就是穷凶极恶、威震一方的“大虫”。而与一些“更高级”的贪污受贿等相比,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利益侵占和蚕食更加直观,也就更容易触发基层社会的官民矛盾。因此,必须辩证看待“老虎”与“苍蝇”的关联。
其二,反腐利器必须时时保持“杀伤力”、威慑力,不因战果丰硕而须臾“刀枪入库”。达摩克利斯之剑之所以令人心存畏惧,正在于它高悬头顶、随时可能坠下。从最近的反腐成效来看,绝大多数落马者都是多年的“老蛀虫”,却能长期“潜伏”甚至“边腐边升”,此前监督机制的失灵、反腐利剑的钝化,发人深省。仅以巡视制度为例,多年悄然变形,巡视组组长的实职化、固定化,容易导致腐败,弱化巡视的“剑气”。此次对巡视组工作机制进行了改革,组长由以往的“职务”变为“任务”,改为“一次一授权”,效果不错,值得各级纪委推广。
其三,欲打造制度的铁笼子、监督的玻璃房,归根结底,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治标和治本的“关键一招”。比如,刚被判处无期的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被控10年间受贿2454.4万元。一个处长,职务并不高,却拥有受贿两千多万的“资源调配能力”,这也侧面反映了公权力不受制约的惊人现状。唯有公权部门主动晒出权力清单、公示权力执行全流程,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各显所长,方能有效制约权力、震慑贪腐。唯如此,才能破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魔咒,让官员们恪守官德、慎始如终。(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