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群众,反“四风”就有力量

时间:2013-11-06 13:43   来源:人民日报

  多一点现实观照,多一些群众视角,我们对不良作风的反复性、顽固性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日前,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剑指文山会海、“办事难”、公款吃喝、形象工程等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反“四风”攻坚战号角吹响之际,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

  反“四风”、树新风,也是近期各级领导干部念兹在兹的重大课题。随着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不乏“亮丑揭短”的民主生活会,触及灵魂的对照检查材料,开诚布公的自我剖析,让不少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出了些汗,有人深夜扪心自问,写到“几次流泪”。

  不过,流汗或流泪,都还不是最终目的。查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领导干部的深切之思、痛切之情,还得落到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来。治理“四风”,既要揽镜自照,也要用好群众这面明镜。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和部门暴露的问题不可忽视。有群众办个异地养老保险转移和退休手续,近3个月在市县两地跑了11趟,办事如此折腾人,岂不是官僚主义的典型症状?一些领导干部一边检查“四风”,一边又在制造新的文山会海,如此怪圈何时才能走出来?一些地方的豪华办公楼更是让百姓瞠目结舌,动辄投资数十亿,还有什么“世界之最”的响亮名头,百姓轻易进得了这样的“衙门”?

  多一点现实观照,多一些群众视角,我们对不良作风的反复性、顽固性就会有更深的认识。这也反过来说明,“四风”改没改,百姓说了算。要动真格,就要看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真的解决了,群众反感的不良现象是否遏止了。

  心中有群众,反“四风”就有了力量,一则是压力,一则是动力。作风建设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顺应群众期待,让人民真正满意,既看专项整治“攻坚战”的成果,也看管理和服务的常态。此前的不少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四风”积弊已久,如果不扎紧制度的笼子,不用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就可能导致不良作风的“隐形”生存、反弹回潮。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指出的,改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本身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管住乱吃的嘴、乱跑的腿、乱伸的手、乱建的楼,让勤俭务实之风传播开来,从表面看是约束和规范干部个人的行为,从深层看,则意味着观念变革、制度创新和权力规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建设,就能从根本上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增强对不良风气的免疫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四风”是一场脱胎换骨的自我革命,针对“四风”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改革攻坚战,是对我们改革精神、勇气和智慧的一次检验。而这,比流汗、流泪要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从严治党,民之所望,政之所兴,我们只有不畏艰难深化这方面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牢记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过去,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朴实的制度,其主旨就是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各级干部严格自律,甘当“勤务员”。唯其如此,党和人民才能紧紧抱成一团,激发无穷伟力。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惊叹共产党的队伍“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这样的仁者之师、人民政党,何坚不摧,何功不克?今天,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与挑战,共产党人需要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更加科学而完善的制度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继续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方能取得历史征程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这是90多年不变的党心,也是13亿人殷切的民心。(李泓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