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吐槽的“中国式休假”或将迎来改变,全国假日办10日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12日正式结束。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自征集意见以来,约211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下一步数据收集后,将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将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应该说,这次“放假征民意”效果不错,不仅参加问卷调查的人数非常多,而且各种声音表达充分。网民在有的问题上意见高度统一,譬如大多数网友都对现行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表示不满,对3天小长假“挪2做3”的反对声尤为强烈。但在黄金周是存是废等问题上则交锋激烈,存在严重分歧。与此同时,有些网民们还大胆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延长春节假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些内容对今后的节假日安排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更大的范围内,不只网上,还有现实中更庞大的出行队伍,他们的意见该怎么表达,又如何才能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事涉全民的利益,不能只有这200多万网民的声音,有关部门还得听更多的意见。
而前期的民意调查只是“征询工程”第一阶段,接下来还有数据统计、意见整理、分析研究、遴选使用等好几个环节要走。特别是最后的取舍运用阶段,如果不能科学地加以借鉴吸收,甚至根本就不把征上来的民意当回事,那民调过程中参加的人员再多,获得意见、建议再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也毫无意义。不难看出,一场民意征集活动,越到最后越关键。
那么,这次“放假征民意”能否善始善终,让征上来的民意真正发挥作用,体现到今后的节假日安排中吗?我们无法肯定。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过去相关部门所搞的不少民意征集活动,多是开头轰轰烈烈,结尾草草收兵,有的甚至杳无音信,不了了之。后来虽有所改进,能把一些统计数据公之于众,但对核心环节仍然秘而不宣,对重要的、有价值的民意如何取舍,为什么如此取舍,从来不告诉公众,而是由少数人关门“操刀”。如此“暗箱操作”之下,谁敢保证所谓的民意征集不会是一场“秀”?又有谁敢保证,这种征集不是一种“道具”,专为“官意”的出笼穿一件“民意”的外衣?
显然,如果此次的“放假征民意”活动就此结束,后面的环节不再让民意参与,即便相关部门再科学地对待民意,那也难以服从。不仅如此,我看相关部门今后还有必要对民意征集活动定规立矩,既要及时整理、分析、发布民调结果,更要将对民意的取舍经过置于阳光之下,哪一种建议获得了采纳,哪一种观点被否决,原因是什么,都要毫无保留的告知公众,以确保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民意征集才不会沦为“秀”,或且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吴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