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后上海自贸区如何发育

时间:2013-10-02 17:21   来源:京华时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9月29日正式宣告成立,一系列部委的对接细则在陆续公布中,36家企业已经抢滩进驻。通过园区开放进而推动区域开放,最终形成全面开放格局,是改革开放已被证明的经验。而上海自贸区凭借其前所未有的开放力度,将对新一轮开放格局起到定义作用。

  如果将深圳特区的创立至今视作开放的1.0版本的话,可以发现这个版本的主要着力点是资本和智力的吸收。通过吸收,由珠三角发轫,中国最终完整地加入了世界经济分工体系,更新了一系列发展逻辑,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如果将上海自贸区的创立视作开放的2.0版本的话,那么需要回答:是仅仅创造出地区性的财富效应,还是能够发挥出第一轮开放的巨大效应。

  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已经在上海自贸区呈现出不一般的财富效应,比如区域房价的上涨,以及自贸区门口的人头攒动。但是,这不应该是上海自贸区效应的全部呈现。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讲,对上海自贸区的冀望,诚然可以寄托于开放政策必定释放出来的巨大红利;但是从自贸区主管者的角度讲,在挂牌之初就需要注意:这个区域应不应该靠“吃政策”发展。

  事实上,也不可能仅凭吃政策就让上海自贸区壮大起来。一方面,假如仅凭设定为3年的政策放开期红利,那么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就可能是急功近利的,其开放效应也将会是昙花一现的;

  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其实极其微小,自贸区的挂牌势必引发其他城市保税区的升级冲动,在进一步开放成为普遍选择之时,上海自贸区的比较优势就会消失。

  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发育,不能建立在政策红利的基础上,尽管开放的领域和政策极其夺目。开放政策,只应对上海自贸区起到初始化的作用,区域内的发展,终究只能依靠管理者和入驻投资者的不懈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为上海自贸区带来健康营养,使之壮大并有能力成为其他区域开放的复制模本。

  上海自贸区最引人注目的开放领域,是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主要核心的行政监管创新,和以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前者意味着对传统行政权力“蛋糕”的挪动,后者意味着金融风险敞口的张开。让上海自贸区从落地之初就少走弯路,既离不开行政意志对这两个领域的改革持续注入动力,也需要提高在这两个领域的容错率,并对可能的系统性风险及时应对。

  显然,这样的发育环境单靠强大的行政意志无法实现,而必须引入法治和市场为同盟军。三方权责在上海自贸区的划分越清晰,上海自贸区的发育就越有保证。在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一项又一项操作细则之时,不能忘记对权责分明的运行架构的探索。这也是上海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的要义所在。(徐立凡)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