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筑巢”的佳期。各地房交会上,购房者置业热情再现。在北京,“日光盘”接二连三;其他地方,排队买房也屡屡出现。“明明不缺房,不买怕吃亏”,“明明有房住,跟风买一套”、“明明不能买,挖空心思弄资格”……种种“跟风式买房”,折射高房价下的时代焦虑,也暴露了城市治理的尴尬困境。
所谓“别人都在买,不买怕亏了”的心态,不仅源自投资渠道的匮乏,跟风“随大流”的盲目,更生成于“只涨不跌”的市场预期。以北京为例,今年前7个月四环内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已达到42259元/平方米,相比4年前上涨约一倍,使得“未曾早两年买房”成了许多人的心头之痛。而今,北上广“地王”的频现,更在强化这种“莫等过两年后悔”的购房冲动。
挤走投资与投机,打掉楼市泡沫、遏制虚假繁荣,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努力从未间断,但为何百城房价仍然连续15个月环比上涨?这背后,是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对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支撑。与之相对,“新城”变“空城”,“造城”变“鬼城”的三四线城市,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反向运行。房地产市场格局的两极分化,原因就在于资金、人才、公共服务等向一二线城市的畸形集聚,造就出庞大刚需群体。这是房价虚火不灭、高烧不退的关键因素。
应对于此,牵螃蟹抗议的“行为艺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改变预期,根本上需要改善信心。在扭曲的市场面前,短线的利率、税率调整往往最终沦为购房者的负担。今天的调控,更应强调着眼长效机制。一二线城市,房产税试点即将铺开,棚户区改造逐步攻坚,保障房建设正在发力;三四线城市,城镇化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更加关注产业的兴盛,更加侧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告别行政化的简单打压,不再和市场需求“掰手腕”,才能温暖“住有所居”的梦想,都市外乡人才会不再“用青春的骨头熬一锅理想的靓汤”。
“我想有个家”,是泱泱大国城镇化必须直面的一道考题。治理复杂中国,考题又何止这一道?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指示陈毅,管理上海是我们执政大城市的能力考验,打不得一点败仗。今天的城镇化依旧征途漫漫,群众期盼越来越高,唯有遵循市场的规律施政,于户籍、教育、医疗、土地等诸多科目上,不偏科,不漏答,不跑题,方能在城市治理的考卷上,答出群众满意的靓丽分数。(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