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童案破再质疑,网民要的是什么

时间:2013-09-06 13:52   来源:钱江晚报

  山西汾西男童被挖双眼惨案,昨天在警方披露部分侦破细节之后,本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结点,告一段落。然而这场几近全民破案的集体围观,质疑、争论的高潮依然不退。柯南们坐在电脑前指点案情,希望通过键盘敲打出一个个问号,紧逼警方提供新的发现,新的依据,解疑释惑。

  诚如警方所述,“由于犯罪嫌疑人张会英自杀身亡,犯罪动机尚难确认”。这起惨案,因为受害者只有6岁,也因为涉嫌施害的“大大”自杀身亡之后死无对证,所以,连受害人双方家属都不愿认可的事实,要让围观的人们个个不疑,也很有难度。

  不可否认,警方公布的部分侦破细节,有事实,也有诚意。但纵观这场全民围观侦破的案件信息发布,依然未能跑赢媒体、跑赢小道消息,暴露出被动滞后带来的尴尬。

  许多案情,由于侦破手段的特殊要求,警方不宜第一时间发布,情有可原。但小斌斌被挖双眼这个已经引发全民关注、并且警方已经有偿广征线索的惨案,完全出于侦破手段不能公布的信息,应该非常有限。因此,同时享尽济南中院文字直播庭审便利的受众,无疑希望小斌斌案件的侦破,能给人们带来即时、透明、准确的信息。但这个原本可能给警方办案形象大大加分的机会,至少在信息发布这个环节上,未能充分地把握住。

  也许在警方看来,披露的这些细节已经足够清楚。但尴尬在于,在这波未停的质疑或者争论声中,很多人其实并非完全不相信警方的结论,而是他们感觉还有很多疑惑未解。因此,那种责备网民“不公布说你瞒着,公布了说你编着”的委屈态度,恰恰是一种不愿反思官方信息发布软肋的习惯性居高临下姿态。

  “不破案,质疑警方效率;破了案,质疑警方能力。我不知道网民们要的是什么。”这句话,一语道破了信息把控的官方,面对信息“饥饿”的网络民意,表现出来的不适应。

  网民要的是什么?是对一个残暴至极的案件的关注,是对一个不幸被挖去双眼的六龄童的同情与关切;是知情权的尊重,是与警方同样“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共识与追求。

  这些“需要”,对警方办案来说,既是一次展现过硬办案能力的机遇,更是一次与民诚意互动、用快速准确的官方信息跑赢小道消息的机遇。

  但是,从案件侦破以来的仓促发布,到被动应对的侦破细节回应质疑,警方应对媒体和公众舆论表现出来的凌乱,即便算不上太糟糕,但也确实未能达到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效果。

  官方在过去很多应对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上,之所以小道消息漫天飞,很大程度上是将公众的知情权,当成了好奇心。许多后来证实为谣言的小道消息,都能在民众知情权得不到尊重上,找到根本的原因所在。小斌斌用一个6岁孩子失去双眼的沉痛代价,给太原警方出了一张匡扶正义、扬善惩恶的卷子,可惜,民众给出的分数却不是很高。

  不是民众爱挑剔,而是官方不适应。很多官方机构,迫切需要在济南中院那场全民只盯官方发布的成功范例中,好好地去补补课。(刘雪松)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