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国航天员正乘坐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两天的旅行之后,他们将抵达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长达十几天的太空生活。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之际,第十艘神舟飞船的顺利升空,在这个6月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激情和冲动。
虽然在有些外国专家看来,中国的航天技术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后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中国去年隆重庆祝的交会对接技术;虽然这次迄今最长的15天太空之旅,仅仅是中长期太空驻留的起始点,难以同国际空间站中动辄半年以上的空间栖息媲美,但是,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慰问技术人员,数以亿计的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静待航天员来自太空的端午祝福,众多游客长途跋涉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近距离观看发射……在这个传统的端午节假期里,神舟十号的发射仍然是这个国家最广受关注的新闻。
我们为何对飞天如此钟情?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这是每个地球人与生俱来的愿望。只是这个愿望,在中国人心目中,表现得尤为强烈。
飞天寄托着中国人矢志赶超的梦想。蒸汽机上路时,她还在沉睡;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这个近3000年来90%的时间里一直在领跑的国家,在最后几圈落在了后头。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太空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把奋力超越的脚印留在这条人类最壮观的赛道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
飞天承载着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有西方太空计划专家认为,中国的航天计划虽然没有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但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国际威望,调动了人们对于科学工程技术的兴趣,有利于火箭和远程控制系统的研发,帮助中国摆脱“只善于山寨国际名牌的形象”。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别扭,但我们应当承认,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的身影,但就像当年的技术封锁一样,这也大大刺激了中国人自主发展载人航天的决心。用创新证明实力、击碎偏见,让“未来全球的空间开发合作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航天领域的攻关如此,其他领域的探索同样如此。
虽然“中国的老牌太空对手美国似乎无心竞争,改变了发展重心”,令奋力追赶的后来者有些怅然若失,但事实上,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有着远比捍卫荣誉更为明确和务实的目标。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周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报的记者采访了该校1952级校友、首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谈到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他这样描述空间站的意义:空间站作为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和太空独特环境下的科学技术实验平台,在建成后,中国人就不是进入太空几天就回来了,而是进驻太空。这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助于我们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新的突破。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这个从来不缺少浪漫情怀的民族,最近几乎人人都在谈论“以实干托起中国梦”。浪漫梦想,雄心壮志,脚踏实地,载人航天无疑是将它们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选择之一。(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