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儿童节起,拒绝伤害

时间:2013-06-03 09:22   来源: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四川、北京关于儿童的两度谈话,异乎寻常也意味深长:“不管是什么情况,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责任”;“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在儿童节前夕,用这样峻切而不容置疑的语气,提出儿童伤害问题,这显示了最高决策层已经关注到最近一系列关于儿童的负面新闻,且极度愤怒。

  今年“六一”前,围绕孩子的一些恶性新闻不少,多半发生在偏远地区。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高调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用法律重拳出击,也是一种震慑。

  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命运,在舆论层面,过去往往只是一个“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话题,其实,他们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多地以悲剧方式撞进我们的眼帘。毒奶粉、黑校车、儿童性侵害、各种意外伤害……这类新闻事件的主角,常常是弱小而发不出声音的他们。偶尔,我们还会从城市晚报二指宽的社会新闻中看到他们:某工地有儿童贪玩受伤,一儿童过马路被撞死亡,某池塘发生儿童溺亡惨剧……不光是性侵案,还有食物中毒案,还有“8元学生餐补,领导老师‘吃’掉3元”之类,我们会痛楚地发现,围绕欠发达地区儿童的伤害,重重叠叠,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现可疑的漏洞,因为对他们的保护实在太不周全。对他们而言,洋奶粉、培优班、小胖墩儿的苦恼,都如“白色高跟鞋”般陌生,可望而不可即。他们渴望的,是能有牛奶喝,哪怕是国产的;是能不用在山路上花三小时才到学校,能有安全的、不像沙丁鱼罐头的校车;更重要的,是让妈妈能在身边陪伴长大……

  他们很卑微,但是他们的数量如海。据全国妇联刚公布的数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已占农村儿童37.7%。我们不能等到他们满怀怨忿地长大,才开始拒绝伤害和关爱行动。那样会太晚太晚。
 
  这些新闻唯一的“用处”,是让媒体和更多的人发现,相对于城里孩子“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偏远地区农村娃在“野蛮生长”中易受伤害,导致安全感缺失,更值得高度重视。否则,缺少父母陪伴和社会关切的他们,将来有可能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问题:失学、失业、失婚,家庭失和、犯罪率上升……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失衡,让乡村儿童的人生上升空间十分逼仄,如果再受到身心伤害,极易滋生反社会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了,面对儿童伤害,“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防范是放在打击前面的,60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防范?有没有什么制度性安排?这是一个有待措手的重大课题。

  这个儿童节的主题,是拒绝伤害,它或将成为一个值得期待的起点。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