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迅速成长,“80后”最年长的已经33岁了,他们当中不少人成了“被催族”,也就是指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却没有“成家立业”,因而受到父母或亲人的催促,有些人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父母的要求。他们恐惧回家,恐惧过节,更恐惧家庭聚餐。(1月29日《大河报》)
年关将至,回家过年原本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如今却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炼狱”。前不久网上一个《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道尽了年轻人的苦水,每到年终就“热销”的男女友租赁更是把春节应有的真情交流搞成了亲情欺骗。
当“被催族”成了“悲催族”,年关成了年轻人的噩梦,整个社会似乎应该反思了。且不说,父母或亲人的这种催逼会使年轻人压力很大,更会造成对亲情的破坏,原本我国的子女和父母之间交流就少,在此再加上一个“催逼利诱”,两代人的情感该如何保证?近日,山东曲阜一大龄女子便因为母亲“催婚”,与家人断绝联系已四个多月,至此,这位母亲不再有奢求,只求女儿能够回家。这个新闻虽极端,但因为结婚成家问题而吵得面红耳赤者恐怕不在少数。
催婚、催子、催工作,这一声声催里过于功利。谈恋爱需要时间,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更需要时间。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如今的年轻人承受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传统社会“三间瓦房娶个媳妇”是有本质差别的。更重要的是,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唯一追求的观念也该转变了,一个现代的社会必然是多元的:有喜欢单身者,有不喜欢要孩子的,难道这些都是错?
当然,面临父母和亲人的唠叨,年轻人是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了解这种唠叨也是关心。但当传统的婚恋观念,几岁工作、几岁结婚、几岁生娃已经构成对年轻人心理的伤害时,父母这方转变思想就显得很必要了。退一步来讲,父母如若想和子女建立起更为健康的关系,就唯有剥离对孩子的“包办”“左右”。
港台剧里有一个经典台词,那就是,做人只要开心就好。是的,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父母都应该如此,只要对方开心快乐就好,何必为其绑上更多的桎梏呢?进一步言,两代人间代沟是现实存在,而要想跨越这个鸿沟,使其不影响两代人感情,只有一条,那就是互相尊重对方的观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