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改行卖菜”何以成新闻?

时间:2012-11-30 09:14   来源:人民网

  河南男子刘献炜曾考入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但后来放弃这份工作改卖蔬菜,他的父亲也因此与其不相往来。刘献炜说,当年放弃公务员,一是每天干的不是所学的;二是行政单位论资排辈,需要长时间苦等;三是亲戚朋友利用他的工作找他办事,不办得罪人,也没能力办。(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择业事件,为何被媒体和世人当作一件新闻传播?原因或许就在于主人公“人往低处走”的“怪异”行为。但冷静思索,在当下公务员考试热浪席卷全国之时,刘献炜的举动实为一缕择业清风,让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社会应该给予“刘献炜式择业”更多喝彩!

  近几年,“公考热”持续升温,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输八十年代高考时候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抛开就业难的因素不说,其中冲着公务员头上光环、稳定的工作、手中特权而去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人们对“公务员”身份的盲目追捧,以为手握权力很风光,殊不知,权大责更大;以为“意外收入”会很高,殊不知,伸手必被捉;以为身份很高贵,殊不知,职业无贵贱!人们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公务员群体就一支服务队伍!作为公务员们来说,必须要以身作则,让“公务员”成为清正廉明、公平公正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只有这样才能纠正这个思想误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不仅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社会的各方面包括从事的职业也要求平等,这种平等不单指物质的获取度,更应是社会认知和地位的平等。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谁能说刘献炜在菜市场就干不出一番事业?当人们不再对职业挑肥拣瘦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的时候,当挖煤和扫大街能和经商、从政相提并论的时候,当一个公务员的辞职不再那么让亲人痛惜、社会感叹的时候,那么,公正公平的社会离我们不远了。

  “行政单位论资排辈,需要长时间苦等。”这恐怕道出了不止刘献炜在内的“新公务员”们的苦恼。行政工作必须经过一定的历练和经验的积累,但一些僵化的用人体制也束缚了年轻公务员们的发展,磨灭他们的斗志,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多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我所用,不仅要让高素质人才进得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

  亲戚朋友利用他的工作找他办事,“不办得罪人,也没能力办”,这折射出外界对公务员的另外一种看法——“衙门”有人好办事。作为普通公务人员,亲戚朋友都会找上门来办事,可想而知,在有一官半职之后会是怎样的境况?这其实是公权力的约束上监督不到位导致的连锁反应。因此,约束与监督好权力,消除特权和腐败,是打破“公务员热”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清廉政府的一个长久课题。当公权力全部都在阳光下运作的时候,当公务员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的时候,当公务员聘任制、财产申报与公开制等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后,“公务员改行买菜”就不会再成为新闻了!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