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了件怪事——机场路两侧上百棵香樟树被挖掉重种,挖掉的香樟树都好好的,后来重新种的,居然也是香樟树。(5月29日《扬子晚报》)
挖香樟种香樟,这么一折腾,就花了纳税人七八十万。为什么要这么搞呢?主导这一工程的雨花台区住建局局长程道伟解释说,原来的这批香樟树,种了10年都长不大,而机场路又是南京重要的景观路,这批香樟太小,有碍观瞻,所以要挖掉重种。据现场的绿化公司介绍,新种的香樟树直径都达到了17厘米,比原来的香樟树至少粗了4厘米。但经过记者现场目测,新种的树与原来的树区别不大。更意外的是,现场的种树工人介绍,原来的香樟树之所以长不大,是因为土壤肥力不够,如果把土换一下,这些老香樟树完全是可以长大的,而换土要比换树省钱得多。
领导觉得树不够气派,就要挖掉重种;明明可以换土,却直接把树都换掉了,“挖香樟种香樟”的闹剧,就这样诞生了。领导发话——财政拨钱——挖树种树……一切都进行得如此自然,等到大家知道这件荒唐事,老树已经挖掉,新树已经种下,生米已成熟饭。
花七八十万“挖香樟种香樟”,与一些地方动辄花费成百上千万的面子工程相比,似乎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挖香樟种香樟”这样极其荒诞的细节,仍然让这件事有很高的解剖价值。有人说,这件事情的根源是领导热衷于形象工程,也有人说,关键是公共决策不够透明,追责也不到位。这些当然都没错,但更重要的,其实是政府的钱袋子太松了,在匪夷所思的形象工程面前,原本应该锱铢必较的政府钱袋子,几乎成了领导的提款机。
所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归根结底,其根源都是政府的钱袋子在长官意志面前太松了,要遏制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要斩断形象工程背后的灰色产业链,要杜绝权力通过形象工程寻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扎紧政府的钱袋子。只有钱袋子扎紧了,浪费公款的形象工程才会与拍脑袋决策绝缘,与公共财政支出相关的决策,也才谈得上最基本的透明。事后追责固然重要,但伤害毕竟已经造成,因此,预防权力滥用、预防纳税人的血汗钱被形象工程浪费,才更加重要。
但恰恰是最关键的政府钱袋子,一直以来扎得不紧——不仅政府预决算不够透明,人大的审核也是粗枝大叶,更何况,还有无所不在的追加预算,还有数量惊人的政府预算外支出。正是因为钱袋子既鼓又松,一些喜欢拍脑袋决策的地方领导,才会那么容易就把形象工程变为现实,依托于形象工程的灰色产业链,才会得以做大。欲遏制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首先要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让公共财政支出的每分钱,都在公众的监督之下,都经得起反复推敲。尤其是人大审核政府开支这个环节,必须形成“苛刻一点就是为纳税人负责”的基本思维,必须逼着政府支出的每分钱,都要有理有据。
“挖香樟种香樟”,闹剧背后,政府的钱袋子有多松,扎紧这个钱袋子的紧迫性就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