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超市”是调控物价的杠杆

时间:2012-04-13 08:32   来源:光明网

  日前,西安菊花园附近开了家“公益超市”,市民发现货品比大超市便宜不少。原来,该超市是陕西供销系统开办的第一家公益超市,也是首家在西安开业的公益超市。(12年4月11日《华商报》)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自然界的气温日渐回暖,但物价上涨的态势依然带来丝丝凉意。从10元钱两根葱,到六元钱一个圆白菜,可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中国老百姓,都强烈感受到物价的压力。这一点,也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有关数据中得到印证:三月份全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1%,影响CPI环比上涨0.21个百分点,而当月整个CPI的环比涨幅是0.2个百分点。如果说数据过于枯燥,那就看看近期涨价的物品:奶粉、食用油、快餐、洗发水┅┅,还有带头大哥汽油,哪一样不是民生用品,哪一样不涉及民众的生活质量啊?

  物价上涨,消弭了百姓增加工资的快感,推高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一些地方比如兰州,甚至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潮。而这次盐荒——不是“盐荒”是“盐慌”——偏偏又不是日本核泄露的原因,恰是涨价造成的焦虑。在这种背景下,西安首家“公益超市”开门营业,价值就显得尤为突出,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它是雪中送炭的善举,不是锦上添花的作秀。谁都明白,3.18元一斤鸡蛋,总比3.6元来得实惠。而且,超市里10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货物,平均价格低于普通超市三成左右,这对于经济拮据的普通消费者,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事。

  第二,公益超市贵在让利于民,为此,他们遵循“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把净利润控制在3%以下。也就是说,售价是在商品进价的基础上,只加上人员工资和水电、包装、租赁、损耗等直接费用,这和某些超市滥收进场费,巧立端头费、堆头费、条码费、宣传费等各种名目,最后让顾客多掏费的作法,高下之别,立马可见。

  第三,公益超市展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营销主旨,本身就是对于中央调控物价,实现CPI全年控制目标的贡献,也是调控物价的杠杆。现在特别需要商家具有这种调控的自觉,而不是囤积居奇趁火打劫。此外,他们专门针对社区低保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制定了《特定人群特定商品供应办法》,发放特供商品供应卡,以进价价格进行销售,使这类人每月可以享受300元限额的限定商品,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带有标本价值的是,只要有一家“公益超市”能够立脚,并且正常运营,就说明客观存在着一条可以走得通的惠民道路,就看你愿不愿意照此办理。就像这家公益超市,能够打通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进入市民餐桌的便捷通道,商品直接由专业合作社、专业生产基地组织供货,因此价格较低。这就证明,所谓成本推高物价的说辞,有时并不尽然,还有理念和管理的因素。

  值得高兴的是,公益超市不是就此一家、再无分店,如果试点成功,有关单位将用3年时间推广到西安大型社区,用5年时间推向全省。这,将是一个多么充满希望和值得期待的事情。(雷钟哲)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