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稳定下来,生活才有保障

时间:2011-02-28 23:43   来源:京华时报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可以预计,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将再度成为“两会”的一个热议话题。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仅是政府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必要举措。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逐月攀升。今年1、2月的CPI虽较去年11月5.1%的高点有所回落,但仍处在接近5%的阶段性高位。从目前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又给国内的抑制通胀工作增添了不少的变数。比如国际油价持续大涨并已接近100美元一桶;铁矿石谈判面临危局,但铁矿石涨价几无悬念;国际粮价从2010年10月到今年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幅上涨了15%,与一年前相比更是飙升29%,等等。由此可见,国内外推高物价的力量仍十分强劲,未来通胀的压力十分巨大。

  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当下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对劳动者而言,如果工资增长速度低于物价上涨速度,就会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企业而言,由于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产生市场繁荣、需求旺盛的幻觉,从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各种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当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国民经济就会一片混乱,纸币贬值、工厂倒闭、失业加剧等现象层出不穷,使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状态。

  从不同的社会阶层来看,受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是拿固定工薪的普通劳动者阶层、退休人员和享受低保的低收入人员。这些群体抵抗通胀的能力最弱,也最容易在通胀发生的时候陷入失业和贫困。

  从目前的CPI指数判断,我国的通货膨胀仍处于历史上较低的时期,属于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通胀预期强烈往往会对未来物价的走势形成冲击。因此,应该未雨绸缪,灵活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控目标定在保民生、促民生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首先,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抑制物价水平的进一步攀升。只有物价水平稳定下来,并开始逐步回落,人民的基本生活才能有所保障。由于目前的通胀诱因比较复杂,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组合,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前提下,坚决抑制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成为推动通胀主要力量的时期,尤其应该重视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努力增加农产品供应并降低流通费用。

  其次,加快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增强民众抵御通胀的能力。由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长期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考虑将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速相挂钩。特别注重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扶助,使他们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不至于降低基本生活水平。

  最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庞大的建设性投资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力量。如果能够将更多的投资转向民生工程,那么不仅能够扭转建设领域投资过热、乱铺摊子、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还能够大大提高广大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时还有利于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李长安 原题:抑制通胀就是保民生)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