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活熊取胆怎么就是反对国家?

时间:2011-02-18 15: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正谋求在创业板上市的归真堂药业,日前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反对潮。以亚洲动物基金会为代表的动物保护人士从动物保护和药品安全的角度,对归真堂的主要原料提取方式活熊取胆提出严重质疑,要求证监部门阻止归真堂上市。2月15日,归真堂创办人邱淑花公开回应称:“反对我们就等于反对国家。”她认为,归真堂养熊和活熊取胆生产熊胆粉均经有关部委批准,是合法企业。(2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首家在上市过程中遭遇民间环保组织激烈抗议的国内企业,归真堂此番公开回应,表面上是“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却多少让人有“底气不足”故而上纲上线之感。可正如亚洲动物基金会人士所言,“并非所有合法的事都应该做”,尤其是在动物保护这样的环保问题上,法律往往只会规定最低要求。因此,归真堂仅仅用“合法”自我辩护,无疑有“避重就轻”、糊弄公众之嫌。

    可是,归真堂以及其他国内企业应该注意到,此次抗议事件已然昭示,随着近年来环保NGO组织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发展扩张战略因民间公益环保诉求而遭遇阻力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面对这类“环保门槛”,企业仅仅是糊弄应付,不仅不能真正平息抗议,在公众日益注重企业社会形象的今天,反而有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构成致命的打击。

    而要真正跨越“环保门槛”,国内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环保组织的诉求。国内企业不应将环保呼吁单纯视为“找麻烦”,而对环保组织采取敌视态度。相反,企业应将“环保门槛”同时视为改进生产工艺、塑造公众形象的良好契机,积极与环保组织和媒体展开对话,并适时向有关部门和环保组织申请环保技术支持和改进生产技术所需的资金补贴,因势利导地实现企业技术升级。在这方面,美国知名企业3M公司在遭遇环保组织抗议后,积极回应公众诉求,与数个环保基金会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借此改进胶带生产工艺的案例,便极具示范意义。

    其次,面对“环保门槛”,国内企业也应更多从科学角度而非政治角度为自身进行合理辩护,具体便是借助权威机构、尤其是独立研究机构的鉴定报告澄清事实,消除公众的误解,必要时还可依此提高,用法律手段维护声誉。如果企业合法合情合理,绝不应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不闻不问,而应积极借助科学手段予以驳斥、自证清白。

    再次,国内企业还应未雨绸缪,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与环保组织的沟通与对话,即使听取相关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以事前的主动改进取代事后的强制整改,从而最大化控制“环保门槛”带来的经营风险,并借此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事实上,在民间环保组织高度发达的国家,企业遭遇各式各样的“环保门槛”早已是“家常便饭”。许多大型企业都与环保组织有直接的沟通管道和良好的对话机制。这一做法的最大意义便是,在帮助企业将“环保门槛”消减于无形的同时,也是公众的知情权和环保诉求得到良好保障。

    相比于国外同行,刚刚走出甚至还未走出“低端劳动密集型”盈利模式的国内企业,在应对“环保门槛”方面,显然还是“菜鸟新手”。因而,归真堂事件对国内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如何应对“环保门槛”,国内企业显然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