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与央视春晚是两码事

时间:2011-02-17 16: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央视春晚结束,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总结了央视春晚的三处教育败笔。2011年,王旭明又和春晚“过不去”,相继发博文炮轰春晚:虚伪无聊加贵族式的晚会给教师和学生们烙下的印迹就是,课堂上说真理一千遍,敌不过年三十一个滥春晚!(《扬子晚报》2月16日)

  记得高中时代,笔者的一位数学老师就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流行歌曲大家听一遍就能记住,课堂上的数学公式老师讲一千遍你们就是记不住?”其实,这也是令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与思考。

  几年前《百家讲坛》流行的时候,有学生向教师反映,为何不能将大学课堂变成百家讲坛,像易中天、于丹那样讲课,不仅传达知识又不失风趣幽默?作为《百家讲坛》2007年度主讲人,王立群曾说过:“在讲坛的大课堂我主要是做文化普及,在学校里的小课堂我主要做的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我的学生有硕士、博士、博士后,而在讲坛上我要照顾从小学一直到两院院士这种跨度非常大的文化差异,还要照顾从八九岁的孩子到80多岁的老人,年龄跨度很大,这些不同,要求我讲得要更通俗一点。”

  其实,王立群的这番话就点明了学校课堂与电视讲堂的区别。学校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甚至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课堂注重培养人的逻辑思考和创新能力。而电视则不同,其一般的表达方式就是娱乐,需要考虑受众,考虑收视率,节目的背后都有一群电视工作者在策划,内容过于高深,则会影响其传播效果和广度,不得不注重通俗性,侧重常识的普及。

  说到春晚,因为其受众达到十几亿,甚至波及全球,而且被默认为一种国家庆祝春节的民俗形式,所以便会引起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和评论。但是,大众的职业背景不同,其思考和评论的角度也不同,甚至都会带有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倾向。王旭明在其博客里写道,“近四个多小时的直播,如同上了一堂挥之不去的肤浅无聊课。”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在拿春晚和教学课堂作比较。尽管春晚能够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其载体依然是电视,脱离不了电视的本质,与教学课堂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对这台以娱乐、过年、通俗为主旨的晚会过分要求其教育意义,其实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王旭明在博客里说“春晚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了”。其实,较之于春晚,电视、网络时代泛滥的种种“很黄很暴力”的东西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能够产生的影响更具杀伤力,成人世界里的一些思想意识、文化观念、行为举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传导到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已很难为孩子设置一个真空,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与之作持久斗争的对象。(若尘)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