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自主招生“歧视”农村学生?

时间:2011-01-17 13:52   来源:红网

    以清华大学牵头的“华约”七所高校自主选拔初审名单已经确定。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说,今年通过清华初审考生中,约1/4学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覆盖了全国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新京报》1月13日)

    看来,今年清华自主招生,再一次向城市考生倾斜——超过70%的通过自主招考初审考生来自城市中学。于是乎,一个这几年一直困扰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又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高校自主招生,怎么成了城市考生的斗技场?农村考生于自主招生,是不是受到“歧视”?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一直在逐年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就是说,来自农村的学生已经占到在校学生的半壁江山。

    但另一方面,从1990年代以来,在北大、清华等名校,来自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清华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大1999年来自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北大、清华的在校生,只有六分之一来自农村,远远低于一般高校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在清华北大等等名校,农村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呢?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过去多年来的重点大学地方化问题,导致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招生指标减少;二是农村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质量差,即便进入重点中学,基础也不如城市孩子;三是农村家庭条件差,无法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也没钱请家教,所以在以卷面考试为主的高考竞争中,竞争力比城市孩子弱。第一方面原因主要造成地区不公平,后两方面原因则是城乡差距的主因。

    这种对农村考生“不公平”的局面,本来可以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得到某种程度的“矫正”,比如,可以将地区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也纳入评价体系,也可以设定农村生源不低于30%比例这样的“配额”。这其实比要求传统高考之下全国范围内调整招生指标更具操作性。

    但从今年清华自主招生的初审情况看,农村考生还是一如既往地成为“自主招生”的最弱势群体,自主招生依然是城市考生的“斗技场”。去年11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经在厦门坦言,自主招生对农村学生不公平。杨玉良问道:偏远农村学生有多少机会?有多少人能获得自主招生信息?有多少人能有钱长途跋涉到学校参加考试?今年的情形无疑再一次印证了这位复旦校长的大实话。

    当前,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日益拉大,农村孩子根本无法取得机会公平,如果高校自主招生再还要剥夺农村孩子的起点公平,情何以堪? [作者:汪忧草]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