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说“走红”是喜还是忧?

时间:2011-01-04 14:50   来源:新华网

    2010年,随着官场文学《侯卫东官场笔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书的纷纷热销,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官场文学的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的正职是各政府部门的官员。官员出书热,成为2010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1月3日《华西都市报》)

    在文学仍在低谷徘徊、连许多著名作家都感叹卖书难的当下,官员们的官场小说却异军突起,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不能不说给低落的图书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不过,有一个悬念一直在脑海里翻腾——在过去,官场小说大多由专业作家撰写,而现在,这个“美差”为何竟被官员们抢了呢?难道官员们的文学修养、创作手法等方面超过专业作家?为什么许多专业作家写的所谓高品位的大作却红不起来?这不能不让当代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我以为,官场小说之所以“走红”,除了官员们的特殊身份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通过阅读官场小说,读者可以领悟到暗藏其中的许多官场“潜规则”——这是其它途径无法得到的一种“常识”,也再一次印证了“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真谛。

    由此可见,官场小说越是“走红”,越是说明民众对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充满期待,渴望政府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看好的不是官场小说的文学价值如何,而是官场小说的社会实用价值。也就是说,在充塞着“为官的感悟”的官场小说面前,尴尬的不仅是文学,还有政府的信息公开原则。

    所以,作为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理念的政府官员,应回过头来,透过官场小说“走红”这一不寻常的现象,认真反思一下政府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信息公开原则的落实情况,并不断加以改进。如果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官场中的一切“内幕”不再“神秘”,谁还会对官场小说产生“好奇之心”呢?(和法堡)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