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入城市的时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会有自己的就业天地
又是年底了,像候鸟一样,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琢磨着回家了。用一年的艰辛劳动,换来的收入可以给双亲买点礼物,给孩子买点书本,关键还是要琢磨来年再干点啥。盘算归盘算,最要紧的是口袋尽量鼓一点,否则,这一切都是白搭。
妹妹和妹夫很勤劳,他们起早贪黑,在沈阳倒腾一个小食店,早上卖豆浆、油条和包子,晚上卖稀饭,一年下来,除了水费、电费、房租、伙食费开支外,还净落3万多元,这一年没有白忙乎。按理,应该高兴回家,可妹妹妹夫还是苦着脸。为啥呢?因为,市里搞食品卫生检查,小食店卖的油条、稀饭健康标准不能达标,所以关门了。明年可咋办?他们纳闷:食用油、面粉和大米都是在正规渠道买的,为什么做成食品后就不达标呢?城市的饭碗为何这般难端呢?
这些年,不管打工的兄弟姐妹干什么,城里饭碗难端是事实。一是现在就业压力大。就城里人而言,国家每年大约解决900万左右的新就业人口就业,即便如此庞大的就业数字,也难以满足新就业人口的需要。二是工业化城镇化使许多乡村农业人口过剩,不得不向城市输送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三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加剧了城市就业需求。
城里的饭碗的确难端,对端饭碗的人有更高的要求。不管城里的什么工种,都要有一定的职业培训。即使是搬砖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也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而油漆工、水暖工、汽车修理工、电焊工等,就更要一些专业培训了。除了职业技能的培训之外,农民工还要具备一定的城市文明素养,比方遵守交通法规、讲究社区卫生等。这样,慢慢地,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融入了现代化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到现在,全国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达到2亿多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需要农民工,城市更要爱护农民工。城市在对农民工就业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应为农民工在城里的生存着想,充分满足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城市的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劳保、培训,都应考虑农民工的需要。这样,农民工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农民工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创造,在建设高楼大厦的同时,还涌现了大量技术能手。农民工兄弟王旭在北京建筑工地搬砖,一搬就是很多年。他最终在北京找到了发展的机会,他的“农民工”版《春天里》,唱得让人落泪,他的“旭日阳刚”组合,受到音乐人的追捧,除了搬砖之外,王旭在城里的就业有了新的空间。
妹妹妹夫感慨小食店不达标的同时,又很羡慕王旭的成功,但王旭的成功在农民工中不具有普遍性。王旭的“城里路”给农民工以启发:在融入城市的时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会有自己的就业天地。(高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