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一周年不需要赞歌

时间:2010-11-11 09:05   来源:红网

  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一周年。一年前的10月30日,承载着无数国人梦想的创业板在深圳敲钟开市,首批28家公司挂牌亮相。一年之后,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多达134家,按10月27日股价计算,市值达到5891.2亿元,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人数有36万多,为上市的中小企业总共募集资金高达947.62亿元。

  很显然,这些数字不能代表创业板的全部,如果将时光倒回到1年前,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中国毅然启动了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创业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其承载着能否给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打开融资的生命通道,能否为危机中的企业转型提供平台,能否为国家创新战略谱写新篇章,甚至能否担负培养世界级伟大企业的重大责任。基于此,当我们总结创业板一年来的成败得失的时候,除了那些从无到有的数字,除了一年造就的489位亿万富翁,除了68倍的高市盈率和近600亿超募的资金,我们还必须回归创业板的基本功能和历史使命。

  实事求是而言,和任何一个带着梦想起航的创业板一样,中国创业板开局之年,带来的更多的是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和烦恼,这些问题,有些是全球创业板的共性问题,如投机过高,市盈率过高等,但有些问题,属于中国创业板的特有问题。随着130多家创业板“高超募、高市盈率、高股价”等的表现,创业板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成为了很多人眼中鼓励偷懒的“创富板”:

  首先是严重的超募和一夜的暴富使得创业板偏离了“创业”的主题。创业板开板一年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陷入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悖论: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已经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却存在严重的资金超募现象。严重的超募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夜暴富,创业板用了短短的一年,就炮制出489位亿万富翁,而排名前十位的创业板富豪,总共持有市值达411亿元,平均每人身家达41.1亿元。

  与这种严重的资金浪费相对应,创业板企业并没有为投资者拿出一份与其高成长性一致的业绩。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高达68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0.15倍和深市主板的31.72倍,其中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股票高达17只。如此高的市盈率,却没有相应的业绩予以支撑。而高市盈率下28位持有公司股票的高管的辞职,更让创业板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必讳言,创业板的确正在远离其创业的本能。当然,创业板之所以如此,之所以成了暴富的舞台而非创业的阵地,根子仍然在畸形的发行制度。记得创业板开板之际,笔者一再呼吁,在创业板的发行、信息披露、监管和退市等一系列制度上,一定要牢记主板制度的残缺,特别是在发行制度上,鉴于各国创业板开板之初严重的投机氛围,一定要尽可能多上一些企业,改革30年,我们拥有足够的创业板上市资源,应该在一年时间内,让创业板的企业达到1000家,其中退市的企业最少应该有10%,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把市盈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投机过度烧毁了创业板。并且尽可能避免宝贵的资金超募浪费,对于创业板的企业而言,每家企业募集2亿左右的资金,就足以支撑其创业的要求,多募集就是资金的浪费。但在畸形的发行制度下,创业板1年上市的企业只有130多家,超募资金高达70%,等于给了很多创业板企业不劳而获的良机,这些超募的资金在没有用途的情况下,要么存在银行,要么炒作房地产,实属浪费和罪恶,是和创业板的“创业”功能背道而驰的。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说,创业板才一周年,还是一个婴儿,需要呵护,但恐怕这些都不足以去解释目前创业板出现的这些严重问题。对于管理层来讲,如果说一年前的创业板开板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的话,那么一年后,我们需要面对的,就是对制度进行刮骨疗毒的修正,如何迅速降低市盈率,如何下决心改革畸形的发行制度,如何下决心推行退市制度,如何让创业板不再成为暴富的舞台。

  就此而言,创业板一周年,我们不需要赞歌,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担当。(红网特约评论员 马光远)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