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系统也有“三聚氰胺”?!

时间:2010-09-06 10:12   来源:《检察日报》

  伊春空难已过去不少时日,虽然事故具体原因尚未正式公布,但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民航系统越来越多的秘密被“挖掘”出来,这些秘密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据《中国经营报》9月4日报道,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日前召开的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从初步暴露的问题看,伊春空难基本上是一场由低级错误引发的悲剧。其中一个“低级错误”是,失事飞机的机长“经验不足、素质不过硬”,可能存在“资质经历把关不严的问题”。据悉,2008至2009年,民航系统曾对飞行员的资质进行全面检查,查出飞行资历不实的飞行员将近200人,其中深圳航空占了103人,李家祥局长当时在内部会议上将之称做“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些资质不实、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就是民航安全的定时炸弹”。

  飞机上埋藏着“定时炸弹”,已经够可怕的了,更可怕的是乘客对此毫不知情——民航系统曾查出飞行资历不实的飞行员将近200人,这个消息此前我们并不知道,“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我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实际上,不仅普通乘客,连民航系统内也少有人知晓此事,因为这些信息并没有向全行业通报——在《中国经营报》的这篇报道中,“内部会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很多消息都源于民航系统的内部会议,并且止于内部会议。

  这样看来,将飞行员资历造假比喻成“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可谓贴切之至。它跟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也是先不公开,试图内部处理,一直等到纸包不住火、出了人命才为公众知晓。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被瞒报,是为了保护问题企业,袒护行业形象,“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对外公开,目的何尝不是如此!在一些人眼里,企业利益重要,行业形象重要,唯独消费者的权益不重要,人们的生命安全不重要。

  民航系统也有“三聚氰胺”,这是伊春空难暴露出来的行业秘密,人们不禁要问:民航系统还有多少不足与外人道的秘密?莫非这些秘密非得等到出事之后才能为我们所知晓?

编辑:于斯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