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为遇难者哀悼的同时,舆论的目光聚集到引发空难的原因上。近日,国务院成立了伊春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组,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表示,因为所有涉及的专业都要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调查结果一定要慎重,要“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我们注意到,中国近年来的历史空难之后,负责调查的民航部门都作出过这番承诺。2002年5月的大连空难,2004年11月的包头空难之后,相关部门都说过“空难处理小组将向国务院提交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调查报告,并对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确实,一场空难死了这么多人,对民众产生这么大的心理冲击,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调查结果,才是对遇难者的交代,对生命的尊重,对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负责。
事故调查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也符合空难调查的规律。重大事故的调查本就非常复杂,要保护现场,要侦查现场和搜集背景材料,要通过实验室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要进行事故再现和模拟仿真,还要对报告进行讨论和评审——加上空难事故发生的突然、救援难度高、死亡率高、飞机机件复杂、涉及专业多等因素,调查起来就更复杂了。所以包头空难在发生两年后才公布了调查结果,大连空难后等了7个月才有了结论。国外的空难调查同样如此——由于没有找到黑匣子,去年5月的法航空难至今还是个谜。
调查时间长一点没什么,舆论和公众有等待真相和结果的耐心。关键在于,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决定着什么样的调查结果,调查方式和过程首先要经得起公众的检验,结果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首先是调查过程要公开透明。调查过程不透明,往往是调查结果缺乏公信力的关键原因——比如去年的法航空难,据《欧洲时报》报道,值空难一周年举行悼念活动之际,遇难家属协会再次指责调查作业不透明,要求成立一个泛欧洲调查鉴定委员会并公布空难真相。伊春空难的调查应吸取法航空难调查的教训。
公开和透明包括: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调查的进展情况(比如初步调查结果),把调查情况尽量详细地向公众公布,及时回应舆论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以避免舆论的猜测,保持对媒体的开放。遵守《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不能以“涉及航空机密”拒绝向媒体公开信息,不能把“引起恐慌”作为不公布真实信息的借口。
然后,是调查后要及时公开详细的调查报告。按照《国际民航公约》第13条,黑匣子里的录音不可公布,对调查报告和事故结论应当可以公布——可我们的空难调查一直缺乏一份面向公众的详细的报告。期待伊春空难调查结果的公布,能够打破过去调查报告不公布、少公布的“惯例”。
空难后为什么要调查?就是为了给遇难者和家属一个交代,并避免悲剧的重演。为此,报告当然应该公布。只有首先公开报告,才谈得上“经得起检验”,否则由谁来检验呢?——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的检验不是虚无的,调查只有在公开中经得起家属的检验、舆论的检验、阳光的检验,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