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教授何以招不来一个“国学天才”

时间:2010-08-30 14:17   来源:燕赵晚报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一直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他们表示,“博雅杯”国学竞赛的章程上并未写明可以“破格录取”,所以“今年一个破格的都不能有”。

  高考加分中猫儿腻太多,让公众对破格录取无法太过放心。然而,破格了遭人怀疑,不破格又引发质疑。对于招办而言,按原则办事没有错。不过,6分之差便让名校与“天才”失之交臂,再次将高校录取机制的弊端暴露出来。当唯分数是举的招生体制让“天才”够不着大学伸过来的橄榄枝时,终归是憾事。

  既然可以自主招生,高校按说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合适的候选者;既然8个教授都心仪于一位学生,高校的大门当然应该向这位学生敞开才是。高校如今的确有了自主招生权,不过,这种权力依旧有限,无论是高考分数线,还是高考投档制度,高校的自主招生依旧在分数的前提下进行。

  当然,招生制度不能是说变就变的儿戏,严格执行制度也是招办的职责。但是,真正的人才与适合他们的院校和专业失之交臂时,不仅是对人才的湮没,也是大学的损失。国外乃至香港高校实行的是“录取无格”,只要是符合大学需要,与大学专业、精神及校园文化相融的学生,在大学与真正的人才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内地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却不过是有限的放开,背后都拖着一根高考的尾巴,分数线依旧是这些自主招生高校不能动也动不得的硬杠杠。

  相比之下,钱钟书无疑幸运得多,数学仅15分却依然能够进入清华,放诸今日,遭到招办的拒绝是必然的。复旦的无奈与孙见坤的遗憾,或许不是孤例,如何不将遗憾重复,确实需要教育部门深思。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